[实用新型]逃生缓降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1623.6 | 申请日: | 200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15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1/20 | 分类号: | A62B1/2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逃生 缓降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缓降管,尤其是一种逃生用的缓降管。
背景技术
按,目前一般常见的逃生缓降管设备,其构造主要是设有一滑管悬吊着,并于滑管每一间隔的适当距离处则套持有一具松紧作用的束套,藉以可供使用者跳下滑落时,利用该束套产生缓冲作用力,而可减缓落下时的冲力,以避免速度过快而受伤,惟,如此的构造,仅适用于成年人,一旦遇到儿童逃生时,因其体积小于束套的直径,而会直接滑落至地面,因而造成受伤,所以习知的逃生缓降管于使用上不甚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逃生用的缓降管,于逃生落下时可分段产生缓冲作用力,使逃生者可以顺利平安落下,更具有安全性,尤其适用于儿童。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逃生缓降管,包括有滑管,其外缘套持有若干束套,该束套二端分别设有入口及出口;
该束套的出口相对于入口呈偏心状态,束套的内部周缘形成有最小斜率的内壁面环绕至最大斜率的内壁面,又套持于滑管上的每一个上、下相邻的束套,以具有不同斜率的内壁面位置上、下相对应;
上述上、下相邻的束套以具有最小斜率的内壁面位置上、下相对应,且为180°反向对应着,使每一个束套可以最大斜率的内壁面依次顺序上、下参差相距。
所述滑管的外缘固定有定位环,每一相邻的定位环之间连接有加强条。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在滑管上、下分别套持有不同斜率相对应的束套,可分段产生缓冲的作用力,使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滑管上、下分别套持有不同斜率相对应的束套,藉以于逃生落下时,可分段阻挡而产生缓冲的作用力,以供体积小的儿童仍能顺利平安落下。
2、本实用新型于滑管上每一相邻的定位环之间连接有加强条,可以当逃生落下时,产生较佳的支撑力量,以防止滑管因使用者落下时受力不平均,而断裂造成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持于滑管上第一个束套的剖视(A-A)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持于滑管上第二个束套的剖视(B-B)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于滑管内落下时的路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滑管 2 束套 21入口
22出口 3 定位环 31加强条
2A最小斜率的内壁面 2B最大斜率的内壁面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有滑管1、束套2及定位环3,其中:
滑管1,其利用布料制造而形成直通状的管体。
束套2,其以适当距离套持于滑管1的外缘,该束套为橡胶材质所制成为锥状,其一端设有入口21,另一端则设有具偏心的出口22,藉以使束套2的内部周缘形成有不同斜率的内壁面,即以最小斜率的内壁面2A环绕至最大斜率的内壁面2B,以供束套2可以套持于滑管1外缘后,形成为一具偏心的渐缩段,又套持于滑管1上的每一个上、下相邻的束套2(如图3、图4所示),其是以具有最小斜率的内壁面2A位置上、下相对应,其最小斜率的内壁面2A位置则可为180°反向对应着,使每一个束套2可以最小斜率的内壁面2A依次顺序上、下参差相距。
定位环3,其是以适当距离固定于滑管1的外缘,又每一相邻的定位环3之间连接有加强条31。
使用时,如图5所示,当使用者欲逃生时,可跳入于滑管1内,当其落下通过第一个束套2时,会先碰触到具有最小斜率的内壁面2A,而阻挡产生一缓冲的作用力,并且再沿着该最小斜率的内壁面2A顺势滑下,当其再滑至第二个束套2时,恰好可以被另一个以180°反向对应具相同最小斜率的内壁面2A所承接,而再阻挡产生一缓冲的作用力,使其可同样沿着第二个束套2最小斜率的内壁面2A顺势再次滑落,如此,可以依次落下于每一个束套2中具最有小斜率的内壁面2A上,而予以阻挡产生分段的缓冲作用力,以供使用者可以顺利落下至地面,即使是体积较小的儿童,也可安全落下,不致于因缓冲力不足而受伤;又可藉由每一相邻的定位环之间连接有加强条31,可以于逃生落下时,具有较佳的支撑力量,以防止滑管1因落下时受力不平均,而断裂造成危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永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16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磨刀器
- 下一篇:新型超低功耗数字式电力参数测量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