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成型模具及其进料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1850.9 | 申请日: | 2007-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23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叶廷圭;许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6 | 分类号: | B29C45/76;B29C45/27;B29C45/2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肖梅;谢丽娜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成型 模具 及其 进料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及其进料控制装置,特别是指一种以多点浇口注塑成形塑料成品,用来减少塑料成品的表面接合线的注塑成型模具及其进料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注塑成型技术中,以多点同时进胶浇口注塑成品时,塑料成品的表面通常会出现条纹状的熔胶接合线痕迹,对于外观显得格外重要的成型品,自然相当忌讳并影响塑料成品的表面品质。
传统上,当使用多点进胶浇口注塑成型模具时,注塑成型模具的公模会设有多道次浇道及多点进胶浇口。因此,在充填熔融树脂的过程中,熔融树脂几乎同时从公模的每一道次浇道的进胶浇口一起注入模具的母模的模穴中,待母模的模穴充满熔融树脂且冷却固化后,即可得到塑料成品。
然而,在充填熔融树脂的过程中,因为以多点进胶浇口同时进胶及充填熔融树脂于模穴中的缘故,经常会造成多道熔融树脂的流动波前相互交会,包括第一波前、第二波前、及第三波前,进而相互冲突及接合,而形成相互冲突区,无法形成单一流向的充填。若多道熔融树脂接合时的温度过低、流动性较差或熔融树脂性质差异太大时,熔融树脂的接合效果往往不尽理想,其塑料成品皆会形成因多道熔融树脂的流动波前相互冲突接合所形成的接合线或接合区域。
上述的结合线的产生,使产品强度降低,影响使用安全,且形成在产品外观的表面,影响外观的视觉感受,使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降低,进而造成产品品质下降,影响产品的价值性。
所以,由上可知,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有待加以改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及其进料控制装置,用以克服并消除树脂熔胶接合线且强化产品的强度,增加使用安全,并可美化产品外观的视觉享受,使得产品品质提升,并提高产品的商业价值。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及其进料控制装置,包括:一母模块,其具有一母模仁及一母模板,该母模仁固设于该母模板一侧;一公模块,其对应于该母模块,该公模块具有一公模仁及一公模板,该公模仁固设于该公模板一侧,该公模仁对应于该母模仁,并形成至少一模穴,该公模仁具有多个次浇道及多个浇口,所述次浇道连通于该模穴,所述浇口分别形成于该模穴与所述次浇道之间,所述浇口之一作为初始浇口,其余作为接力浇口;及一注塑成型进料控制装置,设置于该公模块,该注塑成型进料控制装置包括多个进料控制组件;多个驱动组件,各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于各进料控制组件的一端;及一电子式控制器,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其中各进料控制组件的另一端可滑动地设置于各接力浇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该注塑成型进料控制装置控制树脂熔胶进入模穴中的时间及顺序,而产生单一流向的充填状态,避免因多点进胶浇口同时进胶于模穴中所产生的树脂熔胶接合线的问题,使产品不会产生结合线,进而强化产品强度,增加使用安全,并可美化产品外观,使得产品品质提升,并提高产品的商业价值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成型模具(热浇道)的分解图;
图2为图1中2-2剖线的剖视图;
图2A为图2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成型模具(热浇道)的作动示意图;
图4为图1中4-4剖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成型模具(热浇道)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B为图5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成型模具(冷浇道)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注塑成型模具(冷浇道)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
1 母模块
11 母模仁
12 母模板
13 热流板
131 竖浇道
14 上固定板
15 温控装置
151 管路
2 公模块
20 顶出针
21 公模仁
211 模穴 212 入子
213 次浇道 214 顶针孔
215 浇口
2151 初始浇口
2152 接力浇口
22 公模板
23 脚垫
24 下固定板
25 回位销
251 回位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18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碾压柔性纤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 下一篇:可控硅式多头弧焊整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