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击钉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2250.4 | 申请日: | 200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24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进雄;林文斌;王彦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C1/06 | 分类号: | B25C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赤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击钉机构,尤指一种配装在电动工具内部且能够产生往复行程以进行击钉动作的击钉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电动工具的击钉机构系利用一块能够往复移动且具有冲击力量的撞击块来达成击钉目的。更详细而言,请参阅图1,习知的击钉机构包含一撞击块11与一弹性组件12的组合,其中弹性组件12一端固设于一固定端13,另一端与撞击块11结合。又一第一齿轮14啮合一第二齿轮15,且该第一齿轮14与第二齿轮15表面分别设有一导杆16和17与撞击块11连接。当一马达19的输出动力经一减速机构18后传递到第一齿轮14则会带动撞击块11朝固定端13线性位移,而第二齿轮15受第一齿轮14驱动而转动。
待第一齿轮14与第二齿轮15转动至一特定位置或角度时,导杆16和17与撞击块11间的限制消失,使得撞击块11在弹性组件12的回复力作用下,产生线性向前运动并完成击钉动作。
以上所揭示的击钉机构必须使用二个横置且互相啮合的齿轮,因此齿轮组横向宽度至少为第一齿轮14及第二齿轮15的直径和,即图中所示的D1宽度。此外,整个击钉机构尚需包含该减速机构18所占用的空间。因此习用击钉机构中以二个齿轮构成传动组合以及加上减速机构18占用较大空间。
又马达19与减速机构18的搭配使用,无疑使马达19所输出的机械能损耗率提高许多,因此整体的机械效益低。
又习用击钉机构虽然可以藉由改变导杆16和17位置而改变撞击块11的冲击行程,但二导杆16和17的位置必须经过详细的计算,否则只要有一导杆未能及时解除与撞击块11间的限制,则撞击块11便无法顺利完成冲击动作。换言之,习用击钉机构的设计难度高且制作不容易。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先前技术所揭露的击钉机构占空间且制作不容易,所以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结构精简且占用空间少、机械能损耗低的击钉机构以解决先前技术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系在提供一种电动击钉机构,用以往复地自动击钉,该电动击钉机构配装在一电动工具内,其特征是:该电动击钉机构的结构包含:
一撞击块;
一弹性组件配接在该撞击块一端;
一齿条组设在该撞击块一侧;
一齿轮组包含一传动齿轮及一行程齿轮,该传动齿轮与该行程齿轮相对且同轴结合,其中该行程齿轮为一扇形状齿轮且能够与该齿条啮合,该传动齿轮为一全圆形齿轮;
一螺杆系啮合该传动齿轮。
所述的电动击钉机构,系一撞击块的一表面设有一齿条与一齿轮组啮合,而一螺杆传输动力至齿轮组,且藉齿轮组与齿条的啮合形态来带动撞击块位移。值得注意的,齿轮组包含一传动齿轮与一行程齿轮且二者同轴结合,其中传动齿轮为一个全角齿轮用以啮合螺杆;行程齿轮为一不完全齿轮或称为扇形齿轮可藉齿部用以啮合齿条。当齿轮组转动至一预定角度或位置,且扇形齿轮中不具齿部的部位对应齿条,则等同于解除齿轮组与撞击块间的限制,故撞击块在弹性组件的回复力作用下,可以产生冲击作用。如此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组及螺杆的组合仅占用一个齿轮的直径与一螺杆杆径之和,故明显占用较小空间,而且制作扇形齿轮时,其圆心角度及齿部齿数皆可以轻易完成制作,所以符合制作容易的功效。
以下即再依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目的、功效及结构组态,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击钉机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动作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动作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动作示意图三。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改变行程齿轮大小的组合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1-撞击块;12-弹性组件;13-固定端;14-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导杆;17-导杆;18-减速机构;19-马达;20-击钉机构;22-撞击块;24-弹性组件;26-固定端;28-齿条;30-传动机构;32-螺杆;34-齿轮组;36-传动齿轮;38-行程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中所揭露的击钉机构20系配装在一电动工具(未显示)内,且受一马达动力驱动。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击钉机构20包含一撞击块22一端配接一弹性组件24。该弹性组件24一端固设于一固定端26。又撞击块22的一侧面配设有一或二条齿条28,图中以二条齿条28为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旭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22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