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无内胎型钢车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2585.6 | 申请日: | 2007-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10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赖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建辉 |
主分类号: | B60B21/00 | 分类号: | B60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福建省漳州市芗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内胎 型钢 车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无内胎车轮结构。
背景技术
无内胎车轮是汽车行走系的重要组成件之一,它是由轮辋和轮辐两个部分组成。轮辋是无内胎车轮受力最大并与轮胎紧密配合的关键部位,也是无内胎车轮的主要易损件。现有无内胎车轮的轮辋,是用平板经多次滚压加工而成;平板在滚制过程中因受设备、模具、工艺及材料性能等因素影响,造成轮辋体厚薄不均,尤其是轮辋体的各转弯受力部位明显变薄。其后果是:在车轮行驶过程中,轮辋体的各转弯部位极容易产生变形和断裂,轻则引起轮胎跑气,重则整个车轮报废,造成安全事故。其次,滚型车轮所用的专用设备价位高且投资大,生产效率又低,加工成本居高不下。况且,该轮辋与轮辐的装配位置远离轮缘部位,增加了轮辐的高度,既造成了轮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又增大了轮辐的加工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无内胎型钢车轮。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在确保无内胎车轮与轮胎配合面的轮廓形状和尺寸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在型钢轮辋非轮胎配合面的各转弯受力部位的截面上相应增加厚度或凸块,特别是在轮辋的轮缘与胎圈座的连接转弯受力部位的截面上增加向外凸起的凸块;在型钢轮辋非受力的部位相应减薄截面的厚度。同时,在原装配轮辐位置的另一侧,新增一个接近轮缘且与原轮辐装配面平行的轮辐装配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是通用设备,比用传统滚制的无内胎车轮所用的专用设备投资小;车轮的加工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便于组织大批量生产。
(2)、本实用新型的型钢轮辋的非轮胎配合面的各转弯受力部位的截面上,增加了相应的厚度或凸块,从而增强了轮辋和车轮的强度,在受力状态下不易出现变形、断裂现象;车轮轮辋与轮胎的封闭性好,不跑气、漏气。
(3)、本实用新型减薄了型钢轮辋非轮胎配合面上的非受力部位的截面厚度,从而减轻了车轮的重量。
(4)、本实用新型新增的装配轮辐的位置靠近轮缘部位,降低了轮辐高度,既节省轮辐用材又提高轮辐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了轮辐和车轮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断面剖视图。
图中:1是型钢轮辋,2是轮辐,3、5、6、7、8、10均是本实用新型非轮胎配合面的转弯受力部位,4是原轮辋的轮辐装配位置,9是本实用新型新增的轮辐装配位置,11、14是轮缘,12、13是胎圈座。
图中:本实用新型截面的上表面为型钢轮辋(1)与轮胎的配合面,下表面为型钢轮辋(1)非轮胎的配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它是由型钢轮辋(1)和轮辐(2)两个部分组成:
实施例1:轧钢厂轧制轮辋型钢时,在确保无内胎车轮与轮胎配合面的轮廓形状和尺寸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在轮辋型钢非轮胎配合面的各转弯受力部位(5)、(6)、(7)、(8)的截面上相应增加厚度或凸块,特别是在轮缘(11)(14)与胎圈座(12)(13)的连接转弯受力部位(3)(10)的截面上形成向外凸起的凸块;在轮辋型钢非受力的部位相应减薄截面的厚度,在转弯受力部位(10)的左侧增加一个与原轮辐装配面(4)平行的轮辐装配面(9),在非受力的部位相应减薄了截面的厚度。尔后,将轮辋型钢卷圆、焊接成为型钢轮辋(1),最后将型钢轮辋(1)与轮辐(2)装配焊接成无内胎型钢车轮。
型钢轮辋的轮缘与胎圈座连接转弯部位的截面上增加的向外凸起的凸块的截面形状设定为半圆状、月牙状。
在轮辋型钢非轮胎配合面,新增的轮辐装配面(9)与轮缘(11)连接转弯部位为半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建辉,未经赖建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25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镁合金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咽喉炎的中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