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缸盖罩油气分离室盖板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2903.9 | 申请日: | 2007-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34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沈捷;杨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F02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丛芳;彭晓玲 |
地址: | 537005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缸盖 油气分离 盖板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缸盖罩油气分离室盖板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玉柴多种系列发动机中,缸盖罩油气分离室盖板上只是开设有回油孔,部分曲轴箱窜气没有经过分离通道就从所开设的回油孔直接进入油气分离室内然后直接排到大气中,由于没有经过油气分离通道,这部分窜气含有大量机油,会污染环境并会造成发动机机油消耗的增加,用户不得不经常补充机油,导致发动机维护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防止曲轴箱窜气直接从分离室回油孔进入分离室的盖板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缸盖罩油气分离室盖板组件,包括盖板和回油构件,该回油构件为回油弯管,所述回油弯管紧密连接在所述盖板上。
为使曲轴箱窜气能够快速充分的分离,将盖板连接两根弯钩形回油弯管,其中,每个弯钩形回油弯管包括一个直管部分和一个向上的弯钩部分,弯钩形回油弯管相对较长直管部分的开口端与油气分离室连通,弯钩部分开口端与气缸盖罩室连通。回油弯管直管部分的长度为3cm-10cm,外径为0.5-1.2cm,管厚为0.5-2mm,回油弯管的材料选为钢管拔。并且将该回油弯管焊接在所述盖板上,以保证回油弯管与所述盖板间有良好的气密性。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当曲轴箱窜气进入气缸盖罩室内后,必须通过回油弯管这一段分离通道,曲轴箱窜气在此分离通道内上升,并与回油弯管壁接触,窜气中的机油被分离出来,窜气到达油气分离室。被分离出来的机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回油弯管,回流的机油首先充满回油弯管弯曲部分,形成沉积在弯管段内的机油,沉积的机油把油气分离室和气缸盖罩室分隔开,使气缸盖罩内的曲轴箱窜气不能直接从回油通道进入油气分离室。当机油充满弯管段后,后面分离出来并回流的机油会继续流入回油弯管中,把原来沉积的机油挤出并取代挤出的机油沉积在弯管中,这样弯管段一直充满使油气分离室及气缸盖罩室分隔的沉积机油。从而保证所有曲轴箱窜气都通过分离通道分离机油后才从发动机缸盖罩流出,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率。本专利技术可解决以上原有技术的不足,使曲轴箱窜气必须经过油气分离通道,从而极大地减少排到大气中的窜气所含的机油量,减轻环境污染及减少发动机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缸盖罩内布置油气分离室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缸盖罩油气分离室盖板组件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缸盖罩油气分离室盖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回油弯管;2-盖板;3-缸盖罩油气分离室;4-气缸盖罩室;
5-沉积在回油弯管的弯曲段内的机油;6-气缸盖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包括回油弯管1,盖板2,回油弯管1牢固连接在盖板2上。该盖板组件用螺丝上紧在气缸盖罩6上部,盖板组件与气缸盖罩上部形成油气分离室3。回油弯管1相对较长直管部分的开口端与油气分离室3连通,回油弯管弯曲部分开口端与气缸盖罩室4连通。曲轴箱(未示出)窜气进入气缸盖罩室4内后,必须通过回油弯管1这一段分离通道,曲轴箱窜气在回油弯管1上升,并与回油弯管壁1接触,窜气中的机油被分离出来,窜气到达油气分离室3。被分离出来的机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到回油弯管,回流的机油首先充满回油弯管弯曲部分,形成沉积在弯管段内的机油5,沉积的机油5把油气分离室3和气缸盖罩室4分隔开,使气缸盖罩内的曲轴箱窜气不能直接从回油通道进入油气分离室。当机油充满弯管段后,后面分离出来并回流的机油会继续流入回油弯管中,把原来沉积的机油挤出并取代挤出的机油沉积在弯管中,这样弯管段一直充满使油气分离室3及气缸盖罩室4分隔的沉积机油5。从而保证所有曲轴箱窜气都通过回油弯管1分离机油后才从气缸盖罩6流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如图2、3所示,将盖板2连接两根回油弯管1,为使回油弯管1与盖板2间有良好的气密性,将该回油弯管1焊接在盖板2上。回油弯管1的形状选为U形,包括一个直管部分和一个向上的弯钩部分,回油弯管1直管部分的长度为3cm-10cm,外径为0.5-1.2cm,管厚为0.5-2mm。为了使窜气回油的效果更好,回油弯管1的材料选为钢管拔。
本专利技术可解决以上原有技术的不足,使曲轴箱窜气必须经过油气分离通道,从而极大地减少排到大气中的窜气所含的机油量,减轻环境污染及减少发动机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做任何变化,凡是利用包括盖板和回油弯管的盖板组件来防止曲轴箱窜气直接从分离室回油孔进入分离室,如回油弯管呈上翘的折线形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29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