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柱的箍筋支撑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3096.2 | 申请日: | 200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2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庄正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正隆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支撑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钢筋柱的箍筋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箍筋的支撑架。以所述的支撑架辅助所述的箍筋施作在钢筋柱,可增进箍筋对钢筋柱的维系力与锚定力,并提升施作箍筋的工程效率。
背景技术
如图1,现有关于建筑物的钢筋柱与箍筋的施作工程,概是以多数的细径钢筋51垂直相交构成一网状基础地板50,在所述的基础地板50上预设钢筋柱20的位置设一固定箍筋35。在所述的固定箍筋35上先固定至少二支主钢筋21与一支辅助钢筋23,并使所述的主钢筋21与辅助钢筋23位于三角形端点位置上,据此定义出一个准确的箍筋位置,遂可在所述的主钢筋21接近所述的基础地板50的位置上预套一箍筋30,并将所述的箍筋30系附固定,再将若干箍筋30依续穿套在所述的主钢筋21外而堆栈在上述已被固定的箍筋30上。
如图2,将构成钢筋柱20的其它主钢筋22依预定位置固定在所述的基础地板50上,将辅助钢筋23移除,再将上述箍筋30一一往上拉升至钢筋柱20的预定位置并加以系附固定。
将上述箍筋30设在所述的主钢筋21上的主要方法有两个,一为由所述的主钢筋21的顶端往下放,二为强迫撑开所述的箍筋30的锚定段31使其形成一开口以求能横向地通过所述的主钢筋21。两种方法就实作上而言都非常不便,特别是方法二,施作者花费太多力气与时间在撑开所述的锚定段31,而且被强迫撑开的锚定段31会影响箍筋30对钢筋柱20的维系力与锚定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柱的箍筋支撑架,所述的方案可增进箍筋对钢筋柱的维系力与锚定力,并且提升箍筋施工的工程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筋柱的箍筋支撑架,其特征在于:一柱状主体;一支撑部,结合在所述的柱状主体的一侧,所述的支撑部的顶端设一承接部;所述的支撑部以上的柱状主体成为箍筋承靠部;一夹具,设在所述的柱状主体的底端,所述的夹具的下端向所述的柱状主体方向弹夹。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一,是通过所述的支撑架的应用,使本案的箍筋与钢筋柱的建构方法与现有工法不同,而本案工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使箍筋与主钢筋的工程施作变得较为容易实施,可以提升工程效率。
二,是所述的支撑架在使用时可以夹具夹住网状基础地板的固定箍筋,所述的支撑架即可被竖立定位,不需外力或外物加以扶持,支撑架的施作简便。
三,是通过所述的支撑架应用,使本案在箍筋与主钢筋结合时,不必撑开所述的箍筋的锚定段,因此箍筋即无被变形破坏的虞;又可在预置箍筋时对于其锚定段的位置加以留意配合,使每一箍筋的锚定段以顺序列位于不同的角落处,据此将箍筋固定在钢筋柱时,其锚定段即平均分布在钢筋柱的外围位置上,以利提升箍筋对钢筋柱的维系力与锚定力,可确保箍筋对钢筋柱的维系力与锚定力。
四,本案支撑架将堆栈的箍筋往上撑起一预定高度,使堆栈的箍筋与基础地板产生一适当距离,而不致影响基础地板上其它工程进行。
五,为所述的支撑架的柱状主体上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孔洞,所述的支撑部为一独立的对象,其一侧设有一勾体以便勾固在任一上述的孔洞中,凭借不同位置的孔洞使所述的支撑部位于不同高度,可配合钢筋柱预定纵长所需的箍筋数量而调整。需数较多箍筋时,则可将支撑部勾固在较下位的孔洞中,需数较少箍筋时,则可将支撑部勾固在较上位的孔洞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钢筋柱与箍筋组立工程的示意图(一);
图2是现有钢筋柱与箍筋组立工程的示意图(二);
图3是本案支撑架立体外观图;
图4是本案以支撑架实施钢筋柱与箍筋组立工程的示意图(一);
图5是本案以支撑架实施钢筋柱与箍筋组立工程的示意图(二);
图6是本案以支撑架实施钢筋柱与箍筋组立工程的示意图(三);
图7是本案以支撑架实施钢筋柱与箍筋组立工程的示意图(四);
图8是本案以支撑架实施钢筋柱与箍筋组立工程的示意图(五);
图9是本案支撑架承载箍筋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案支撑架与支撑部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图10的支撑架侧视暨支撑部调整位置的示意图;
图12是以图3所示的支撑架为例另设置开口的立体外观图;
图13是以图10所示的支撑架为例另设置开口的立体外观图;
图14是以图10所示的支撑架为例说明所述的支撑部具有两个勾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正隆,未经庄正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30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器
- 下一篇:折叠门式侧板全开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