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机热载体烘缸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3179.1 | 申请日: | 2007-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31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殷光玉;殷亮;池文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殷光玉 |
主分类号: | D21F5/02 | 分类号: | D21F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闫立德 |
地址: | 0535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热载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有机热载体烘缸。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造纸业常用烘缸对纸浆进行烘干,传统烘缸为中空的圆柱辊体,其结构如图1所示,缸体5和烘缸压面1形成烘缸,其内中空为蒸汽室2,缸体中部设有缸轴,缸轴位于轴承座上,使烘缸可在轴承座上旋转,进气管纵向穿过一侧缸轴内中心与蒸汽室相通,或缸轴内中心中空形成进气管。使用时,用燃烧煤炭的锅炉产生热蒸汽,热蒸汽通过导热管和旋转接头连接进气管对蒸汽室供应热蒸汽,热蒸汽使烘缸发热,烘缸压面升温对纸浆进行烘干。这种结构的烘缸,不但耗煤量大、煤烟污染环境,而且烘缸整体受热、即必须使缸体、缸轴和烘缸压面整体受热后才能使工作部位烘缸压面达到工作温度,由于烘缸整体加热面积大,因而使烘缸压面升温慢、热量损耗大、热利用率低。另外,蒸汽也易使烘缸内锈蚀,降低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有机热载体烘缸,设油套并用液体做热载体,具有烘缸压面升温快、热量损耗小、热利用率高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烘缸压面内侧间隔距离设有加热板,加热板两端与对应的缸体侧边密封固定,烘缸压面内侧和缸体两侧边与加热板之间形成的中空的油套,双油路主管的一端穿过缸轴一侧的进气管分别连接位于蒸汽室内的进油管和回油管的一端,双油路主管的另一端连接双油管旋转接头,进油管和回油管的另一端连通油套。上述结构设计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设油套并用液体做热载体,具有烘缸压面升温快、热量损耗小、热利用率高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据测试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烘缸升温速度快98%,热利用率比传统的烘缸提高1.5倍,无污染,缸体无压运行有较高的安全性,且使用操作方便,使用寿命延长3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烘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传统烘缸上的改进结构,因此传统烘缸的烘缸压面1、蒸汽室2、缸轴3、进气管4和缸体5的结构不变。故不再累述。
一种有机热载体烘缸,由烘缸压面、缸体、蒸汽室和缸轴及穿过缸轴一侧的进气管所组成。烘缸压面内侧间隔距离设有加热板6。加热板两端与对应的缸体侧边密封固定,烘缸压面内侧和缸体两侧边与加热板之间形成的中空的油套8。双油路主管11的一端穿过缸轴一侧的进气管分别连接位于蒸汽室内的进油管10和回油管7的一端,双油路主管的另一端连接双油管旋转接头9。双油管旋转接头再通过油管连接介质加热设备。进油管和回油管的另一端连通油套。所述的液体做热载体是指可用导热油、或其它液体导热介质做热载体。介质加热设备为传统产品。
所述的进油管和回油管间隔相邻设置。双油路主管为传统产品,其结构为大管内套设小管,进油管一端连接双油路主管的小管,回油管的一端连接双油路主管的大管。如图3所示,进油管和回油管分别为设置2-6根,进油管和回油管的另一端连通油套。进油管的相邻为回油管,从而形成进油管和回油管间隔相邻设置。其作用是能快速对油套内充热液体加温烘缸压面和回流降温后的冷液体。
所述的油套的高度为0.5-20cm。油套的最佳高度为3-5cm。所述的蒸汽室内填充有保温材料。保温材料为矿渣棉等保温材料,其作用是防止蒸汽室内热量流失和使热定向导致烘缸压面。
使用时,由介质加热设备加温的热介质通过双油管旋转接头和双油路主管及进油管进入油套对烘缸压面加温,旋转的烘缸压面对纸浆进行烘干,冷却的热介质在通过回油管和双油路主管及双油管旋转接头流回介质加热设备重新加温的热介质进行循环。本实用新型由于油套体积小,加热面积小,所以热利用率高,使用后的热介质再通过回流加热,能节省大量能源。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烘缸压面升温快、热量损耗小、热利用率高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可推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殷光玉,未经殷光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31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量热仪内筒排水通道结构
- 下一篇:一种铝木托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