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单主板双炉头茶艺组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3201.2 | 申请日: | 2007-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20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俊平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31/60;A47J27/21;F24C7/00;F24C13/00;A61L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常雪 |
地址: | 51570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主板 双炉头 茶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泡茶的煮水消毒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单主板双炉头茶芝组炉。
技术背景
泡茶是人们品茶的必经工序,是品味茶道的工艺和代表作,而泡茶的整个过程决定着品茶的风格,因而所用的器具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泡茶时所使用的茶盘和废水盘形状各异且不配套,既不实用又不美观,特别是在饮茶人多场合,需要大面积的茶盘摆放茶杯,传统的泡茶器具明显缺少这一装置。另外,传统的双炉头泡茶炉,虽兼有消毒及煮水功能,往往是多主板结合多个炉头,工作时会出现电路不稳定,控制困难,噪音大,无线电信号被干扰,电磁兼容性差。这些现象影响到品茶的乐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传统的泡茶炉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多功能单主板双炉头茶艺组炉,它实用操作简单、工作电路稳定、噪音低微、无线电信号不被干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单主板双炉头茶艺组炉,所述茶艺组炉由右侧部分的煮水消毒区和左侧部分的排水区组成,左、右侧部分底部为一个连接为一整体的炉体底座,炉体右侧部分底座上设有一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上方设置一炉体上座,所述上座上设有一煮水装置、一消毒装置和一控制面板,所述炉体左侧部分底座上设有一排水盘,所述排水盘上套设有一开孔栏格大茶盘。
本实用新型所述煮水装置含有一煮水微晶玻璃板,在微晶玻璃板下方设有一煮水感应线圈,在微晶玻璃板上方设有一煮水壶;所述消毒装置含有一个消毒锅座,消毒锅座底部中间设有一消毒微晶玻璃板,消毒微晶玻璃板下方设有一消毒感应线圈,消毒微晶玻璃板正上方设有一消毒锅,消毒锅上方设有一消毒锅盖。
本实用新型所述控制面板下方设有一中间电路板和一控制电路板。中间电路板用于切换煮水装置和消毒装置的电源,使主电路板能够控制两装置工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消毒锅座和炉体上座连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煮水微晶玻璃板的大小与消毒微晶玻璃板的大小相等;所述煮水感应线圈与消毒感应线圈的大小相等。
本实用新型所述右侧的炉体下座内设有一散热风扇。
本实用新型所述排水盘底边设有一排水接口,排水接口处设有一排水管塞。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水盘同炉体上座平行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通过按压炉体上座上的控制面板按钮,信号通过中间电路板切换处理后传达到主电路板,主电路板将收到的信号指挥煮水装置和消毒装置不同时进行工作。煮水电磁感应线圈与煮水微晶玻璃板上水壶,通过涡流加热壶水,泡茶后将茶杯放至消毒锅内进行洗杯、消毒,废水可以通过排水盘排水接口连接胶管排出,或将排水管塞套上,排水盘可充当废水盘。开孔格栏大茶盘方正实用,并同右侧的单主板的煮水、消毒装置组合一体,特别适用于人多场合,且操作简单、工作电路稳定、噪音低微、无线电信号不被干扰,使品茶达到舒心怡情的享受。
本多功能大茶盘电磁茶艺组炉广泛适用于会议、家庭、旅游度假、休闲娱乐、茶道鉴赏等场所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路及其连接均由现有技术即可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中:
1-炉体上座, 2-炉体底座,
3-主电路板, 4-煮水微晶玻璃板,
5-煮水感应线圈, 6-煮水壶,
7-消毒锅座, 8-消毒微晶玻璃板,
9-消毒感应线圈, 10-消毒锅,
11-消毒锅盖, 12-控制面板,
13-中间电路板, 14-控制电路板,
15-散热风扇, 16-排水盘,
17-排水接口, 18-排水管塞,
19-栏格大茶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单主板双炉头茶艺组炉,所述茶艺组炉包括炉体右侧部分的煮水消毒区和左侧部分的排水区,左、右侧部分底部为一个连接为一整体的炉体底座2,炉体右侧部分底座上设有一主电路板3,所述主电路板上方设置一炉体上座1,所述上座上设有一煮水装置、一消毒装置和一控制面板,所述炉体左侧部分底座上设有一排水盘16,所述排水盘上套设有一开孔栏格大茶盘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俊平,未经陈俊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32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多媒体系统的数据发送方法
- 下一篇:一种桑椹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