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洗衣机给水栓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3327.X | 申请日: | 2007-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1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秋淋 | 申请(专利权)人: | 钜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39/08 | 分类号: | D06F3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爱群 |
地址: | 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洗衣机 水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衣机给水栓结构,特别是一种对给水栓结构进行改造,使得给水栓耐磨损、止水效果更佳,且外观美观的给水栓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洗衣机的给水栓在结构设计上,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主要是设有一个三通型态的栓体(10),栓体(10)下端得衔接螺接管(11),螺接管(11)与供水管路(图中未示)接组,而栓体(10)中段则设置有侧向出水口(12),以接组出水管路(图中未示)将用水导入洗衣机水槽内。于栓体(10)内部则设有容槽(13)以供球阀(20)置入,并在容槽(13)上段设有螺纹(14)以供另制的封阻螺帽(15)旋锁限位该球阀(20)与栓体(10)的组配关系。在球阀(20)的阀杆(21)顶端乃以螺栓(22)接组有适合手握操作的控水阀(23),于控水阀(23)前侧下缘延设有一半圆适宽的限止挡片(24),而在栓体(10)顶缘前半部则剖切有缺槽而保留后半部的限止阶片(16),以利用该栓体(10)后部限止阶片(16)所形成的限止界面,恰可对控水阀(13)的限止挡片(24)形成止挡限位作用,进而实现控水阀(23)带动球阀(20)旋转控制进、止水的操作。
但是,这种通常洗衣机的给水栓结构存在有以下缺点:
其一:因为这种给水栓使用球阀进行进、止水的切换操控,而球阀与栓体间的水密配合度不佳,必须再配合止水垫片以取得预期的水密效果。但由于此类止水垫片并非耐磨材质制成,是以在其旋控切换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磨损现象,导致其止水效果变差,容易有渗漏之虞,有待改善。
其二:在控水阀与栓体的进、止水切控上,该给水栓利用了空水阀前缘的限止挡片与栓体后部的限止阶片来实现。在此情形下,无论控水阀向何方向旋动,均会于一侧产生极为明显的缺口,此缺口的存在虽无关于功能的优劣,但却会破坏给水栓的整体视觉效果,无形中影响其美观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衣机给水栓结构,将给水栓体对控水阀形成限止接口的缺槽改设于后,使控水限止构造得以隐藏不外露,同时以精密陶瓷阀件取代常用的球阀,使其具有耐磨损、止水作用更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洗衣机给水栓结构,以三通型态的栓体为主体,于该栓体下端得衔接螺接管,该栓体中段设置有侧向出水口,栓体内部设有容槽以供阀件置入,在该容槽上段设有螺纹以供封阻螺帽旋锁限位该阀件与栓体的组配关系,该阀件的阀杆穿出该封阻螺帽,于该阀杆顶端以螺栓栓锁衔组控水阀,于控水阀下缘延设有半圆适宽的限止挡片,在栓体顶缘剖切有缺槽,相对于该缺槽设置有对应配合的限止阶片,其特征在于:
该阀件为精密陶瓷阀件,包括:阀杆、分水片、控水片、进水片、壳体、以及相关的止水环或止水塞所组成;该分水片与控水片叠置并与阀杆取得连动关系,进而与控水阀取得连动关系;在控水阀的连动作用下,该分水片及控水片改变与进水片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控制精密陶瓷阀件的进、止水;该分水片与控水片采用陶瓷材质制成。
该给水栓栓体的限止阶片设于栓体前缘部位,该栓体缺槽设置于栓体后半部;该控水阀下缘延设的限止挡片设于后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控水阀形成限止接口的缺槽改设于后,使控水限止构造得以隐藏不外露,使其视觉整体性及美观性得以改善;
2.本实用新型以精密陶瓷阀件取代常用的球阀,使给水栓使用的耐磨性及止水效果得以大幅提升,有利于给水栓使用寿命的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通常洗衣机给水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通常洗衣机给水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通常洗衣机给水栓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4为洗衣机给水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洗衣机给水栓精密陶瓷阀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洗衣机给水栓精密陶瓷阀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洗衣机给水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洗衣机给水栓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钜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钜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33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