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膜分离活性型污泥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4597.2 | 申请日: | 2007-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28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和泉清司;上岛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活性 污泥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分离活性型污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膜分离活性型污泥处理装置用于在进行膜的定期维护、更换或在突发产生不可逆的膜阻塞时进行清洗等,需要将具有半透膜的膜分离单元取出至被处理水的水面上。
但是,在现有的膜分离装置中有以下问题需要改进。即,为了对设于水面下的膜分离单元进行半透膜的更换、清洗作业,有降低处理水槽的水面或将处理水槽的水全部排出的方法。但是,在降低水面时,位于同一槽内的、不进行半透膜维护、更换或清洗的其他膜分离单元也必须要终止运转。在处理槽内有被处理水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操作员跌落处理水中,因此不利于确保操作员的操作安全性。
另外,当在维持水面的情况下将膜分离单元整体或含有半透膜的膜单元吊起,移动至其他场所来进行半透膜的维护、更换或清洗时,会产生如何将吊起机构与膜单元连接起来的问题,此外还需要在水面下可装卸地固定膜分离单元整体或膜单元。并且,如果在水面之上没有高度与槽的深度相符的空间,则不能将其完全吊起,但是由于槽深通常深度为3m至12m,所以存在起吊设备大型化的问题。
在上述问题中,关于将膜单元固定在水面下和吊起机构,公知有日本专利3678487号公报的方案,其中,对于从形成于处理槽顶部的开口进出处理槽内外的膜分离装置而言,在处理槽的顶部和膜分离装置之间,可自由装卸地安装有阻止膜分离装置从槽底部向顶部移动的固定机构。但是,在说明书所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束缚环来形成固定机构与膜分离装置和顶部的固定方法,在强制使膜单元暴露在外界时有时会产生振动。
另外,在日本专利3678488号公报中公开有膜分离装置和顶部通过杆状支承体连接为一体。但是若盖也被一体化则在吊起时需要大型的起重机。
此外,在日本专利特开平6-218248号公报中公开有如下结构:在槽内设有导杆并且在膜单元中设有接收结构,使膜单元沿导杆上下滑动。但是在该结构中有如下的缺点:必须是结实的导杆,并且必须使设于膜单元的接收结构、膜单元的箱体、框架坚固,此外在起重机的位置从膜单元固定位置的铅直上方微小地错开时,由于被悬吊并上下移动过程中的膜单元摆动,所以导杆与接收结构接触,从而导致不能平稳地在上下方向移动。在日本专利特开平9-276867号公报中也记载有将膜单元吊起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具体公开,在不降低水面的状态下将吊起机构和膜单元的连接机构以及在水中的固定机构。
接下来,关于吊起机构在日本专利特开平9-276867号公报中公开有在膜单元的四角安装锁链(chain)来进行吊起的方法。在这一方法中,由于倾斜地悬挂锁链,所以如果膜单元的外壳或框架不具有相当的强度则会损毁。
另外,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1-309350号公报中图4(亻)中公开有吊具(25)。该方法中由于锁链垂直悬吊,所以能够降低膜单元的外壳或框架的强度,其结果是可使膜单元轻量化。但是,需要与槽深度相同程度的高度这一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此外,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1-309350号公报的图3中公开有在起重机的起重臂(hoist rail)的下部将膜单元整齐排列,从而使吊起作业自动化的内容。但是,在该文献的方法中存在起重机难以对位、成本较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便利的膜分离活性型污泥处理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形态的膜分离活性型污泥处理装置,其包括膜分离单元,该膜分离单元具有:配设有通气装置的通气单元;以及配设在该通气单元的上部、并且在内部具有半透膜的膜单元,该膜分离单元浸入在被处理液的处理槽中,用于膜分离活性型污泥处理,该膜分离活性型污泥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膜分离活性型污泥处理装置具有大致垂直配设的引导机构,该引导机构与通气单元以及处理槽的侧壁或开口部卡合。
根据第一种实施形态的膜分离活性型污泥处理装置,可以不降低液面地将膜单元至于通气单元上,便利性较高。在膜单元上下时由于是基本不振动地结构所以固定有引导机构地通气单元的刚性较小也可以。可以实现轻量化并降低成本。此外,由于膜单元中没有接收振动的结构所以可使刚性较小、并可以实现轻量化和降低成本,因此可以通过小型起重机来起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形态的膜分离活性型污泥处理装置,在第一种实施形态的膜分离活性型污泥处理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引导机构是圆管、方管、H型钢、角钢、圆杆或方杆,引导机构与通气单元的侧部卡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45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目标搜寻器及其影像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混合式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