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风扇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4616.1 | 申请日: | 200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1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荣;刘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6 | 分类号: | F04D25/06;F04D29/52;F04D29/32;F04D29/056;H02K7/14;H02K1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风扇,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独特导电结构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参阅图1、2,一般散热风扇1包含一座体11,及一设于该座体11中央的扇叶座12,该扇叶座12设有一内轴心121、一套设过该内轴心121的外轴心122、一介于该内、外轴心121、122之间的绝缘套123、一由该内轴心121顶端向外延伸的轮毂124、数片间隔排列设置于该轮毂124外侧面的叶片125,并于叶片125间的扇叶座12表面设有一第一接触片126及一第二接触片127,使该第一接触片126一端焊设发光二极管13,另一端则埋设于扇叶座12内并套置于该内轴心121,至于该第二接触片127则电连接发光二极管13与外轴心122,使内、外轴心121、122的底端分别连接于正、负电压,以使风扇导电转动时,得以同时点亮发光二极管13,使发光二极管13随扇叶座12而转动,以呈现旋转亮光。
然而,该散热风扇1的内、外轴心121、122必须采用可导电的金属材质,再搭配夹置于该内、外轴心121、122之间的绝缘套123,才能将正、负电压传导至发光二极管13,整体而言,势必会提高该扇叶座12的重量,不易提高风扇转速;再者,除了传统风扇必备的内轴心121之外,还必须再准备外轴心122与绝缘套123,组装上显得较为繁复,并且也会提高材料成本。
因此,如何改善上述散热风扇1的缺点,便成为风扇相关制造业者所努力研究发展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风扇,具有容易组装、减少材料成本、重量较轻、风扇转速较高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风扇,用以供一设置于其上的工作物通电运作,该散热风扇包含一框架、一设于该框架上的定子、一枢设于该框架上的转子,及一导电单元,
该框架具有一固定座、一设置在该固定座上的第一电路板,及一设置在该第一电路板上且两端开放、内部中空的支撑管,该定子则是设于该框架的第一电路板上,该转子具有一枢设于该框架的支撑管内且内部中空的金属材质转轴、一套设于该转轴的第二电路板、一由该转轴向外延伸的扇轮、分别电连接至该工作物正负极的一条第一导线与一条第二导线、一套设于该转轴且位于该支撑管内的轴承,及一设置于该扇轮内侧面且可被该定子感应驱动旋转的磁铁环,其中,该第一导线是电连接至该第二电路板。
该导电单元具有一截面形状概呈U形的卡制座、一绝缘座、一个第一导电块、一个第二导电块,及两个与该第一电路板形成电连接的电刷,该卡制座是穿设过该第一电路板且卡制于该支撑管内,该绝缘座具有一卡制于该转轴内侧底端的中空管部,及一接设于该管部外侧面且位于该转轴下方的环部,该第一导电块是套设于该管部外侧且触抵于该转轴与环部之间,该第二导电块则是接设于该环部底面,该二电刷是固设于该卡制座的内侧面上且分别接触该第一、二导电块,该转子的第二导线是穿伸过该转轴与管部,而与该第二导电块形成电连接。
当该散热风扇通电运转时,该第一电路板的电流会经由该二电刷而传递至该第一、二导电块,该第一导电块再透过该金属材质转轴、第二电路板、第一导线传递电流至该工作物,该第二导电块则透过该第二导线传递电流至该工作物,以使该工作物的正负极构成一电流回路而能通电运作。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该导电单元的构件简单,容易组装,毋需如一般散热风扇需要安装金属材质的内、外轴心,所以也可以达到减少材料成本、重量较轻等优点,进而能提高风扇的转速。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一般散热风扇的外观态样。
图2是一部分剖视图,辅助说明图1所示的扇叶座结构态样。
图3是一组合剖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较佳实施例。
图4是一局部放大剖视图,辅助说明图3所示的导电单元结构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2的较佳实施例,用以供一设置于其上的工作物3通电运作,该散热风扇2包含一框架21、一设于该框架21上的定子22、一枢设于该框架21上的转子23,及一导电单元24。
该框架21具有一固定座211、一设置在该固定座211上的第一电路板212,及一设置在该第一电路板212上且两端开放、内部中空的支撑管213,该定子22则是设于该第一电路板21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46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