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的发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4642.4 | 申请日: | 2007-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94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熊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文钦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谢丽娜;陈肖梅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发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照明的发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光纤的发光装置,该装置的发光体以变化式的光源供光纤呈现不同型式发光、亮显,通过光纤座以集光部集聚发光体的亮光,而使亮光投向光纤做亮显,使光纤具有动态亮光变化显现的效果。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发展,许多科技化的产品已渐渐取代了工业时代的产物,除了在电子、电器产品的突飞猛进的外,在照明的器具也有明显的变化,早期的日光灯、电灯泡、省电灯泡等,在照明的历史上占有了极重要的一页,而至目前利用萤光剂、发光二极管、光纤等,可有较多变化使用的灯光器具,在一般的夜间集会场所如:晚会表演、球赛、演唱会、舞会、庆祝活动等等,都会大量使用萤光剂制成的萤光棒、饰物、发光二极管制成的玩具、配件、装饰物等,但因萤光剂有发光的使用期限,在一段时间的后即不能再发光,通常只能适用于短暂的萤光玩具使用而已,至于装饰性或随身型的照明用途,如:美术灯、台灯、手电筒、钥匙圈照明灯、灯光警棍、灯光玩具等各式照明用途,也大都改用发光二极管做为照明灯源,因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体的照明,具有功率增加、亮度提升的功能,尚且具有不发热、安全、体积小、省电等优点,但因发光二极管的颜色大都于制作时已选用固定,使用时即不易更换;而光纤的长距离传递光能,并具有超低耗能及低瓦特功率的产品,对于光能的传送作业中是极佳的器具;因此,在照明的领域里,有愈来愈多的灯光器具都会使用光纤做为装饰,并能增加灯光产品的照明变化,然而这些可作为随身携带使用的照明器具,通常都只是固定的造型设计,且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诸多的缺陷与麻烦,如:
(1)照明器具的灯光投射会因为灯光耗损的问题,而导致离灯光近处亮光较强、离灯光愈远则亮光愈弱,使照明器具的亮光显示受到限制,使用效果不佳。
(2)照明器具的灯光都为静态状态、直接投射,灯光色泽也都是单一种类型,且灯光显示也只是明暗变化,并不能产生其它如:断续式亮光、改变颜色亮光的灯光造型变化,用途极为单调、乏味。
(3)照明器具都只使用自备的电力,无法外接电源,在室内当成装饰物使用时,必须随时更换电池,否则亮光无法持续,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因此,如何解决传统用照明器具、亮光显示的使用问题,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发光装置,该装置可利用光纤发光体以多种变化型式发光,而达到动态变化式的亮光显现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的光纤发光装置,其发光模块于一侧设有电源连接器,可以连设外部的电源线,并利用外接电源提供发光模块所需的电力。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特征如下:
一种光纤的发光装置,于基座内预设有提供电源的供电部,并以供电部电性连设有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该发光模块于电路基板上设有可连设外部电源的电源连接器,且具有可投射变化式亮光的发光体,并相对于发光体的亮光投射方向设有呈锥型喇叭状的光纤座,而光纤座具有对位于发光体的集光部,再于集光部外侧设有可嵌固于基座内部定位座的卡制槽的卡制体,并远离集光部的光纤座另侧,设有可供束状光纤易于插入的大口径收纳槽,而使束状光纤以动态扩散式露出基座外部。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的发光装置于实际使用时,为可具有下列各项优点,如:
(一)发光装置的光纤座呈锥型喇叭状设计,以大口径的收纳槽方便束状光纤易于置入,而可更换光纤座中装置不同束状光纤,可呈现的不同造型,供发光装置可以产生更多的变换使用。
(二)发光模块于电路基板上设有电源连接器,而可连接外部预设的电源插头,即可提供发光模块所需的电源,可减少使用电池的数量,避免废弃电池造成环境的污染,符合经济效益。
(三)发光装置的束状光纤为一种动态扩散式,露出基座外部,使束状光纤具有动态摇晃、摆动的效果,而可供随身携带使用,并可成为室内装饰物,具有多重使用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A部份的放大图。
图中符号说明
1、基座
11、上壳体 14、供电部
12、下壳体 141、控制开关
13、容置空间 142、开口
131、定位座 143、供电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文钦,未经林文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46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