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4769.6 | 申请日: | 200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81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硕民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22 | 分类号: | H01R12/22;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单兆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类,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的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一般常用的连接器,其壳体及基座的卡合,仅是单纯的做动卡合,并无任何弹性元件,在使用者使用时,需将壳体以手动方式将其掀开,使用不方便,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的结构改良,解决了常用连接器壳体需以手动方式将其掀开,使用不方便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由基座、壳体及端子所组成,其中,壳体设有容置槽,壳体的一侧设有卡合片,另一侧设有支角,壳体与基座相互卡合;壳体与基座间设有弹性元件,在壳体开启时,可藉由弹性元件的弹力将壳体弹开,藉此,可方便使用者抽换SIM(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模组)卡;其中,支角可设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壳体弹开时,便藉由壳体的支角可将壳体顶住至一个固定角度;壳体需卡合时,可藉由壳体的卡合片与基座的卡块相互卡合,藉此,便可将壳体卡合至基座上;壳体与基座间的弹性元件通过卡合柱固定;壳体的容置槽放置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模组)卡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模组)卡通过端子与电路板相传导。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只需藉由弹性元件的弹力,便可使壳体掀开;在壳体弹开后,藉由支角将壳体固定一角度;方便使用者抽换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模组)卡,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基座2、壳体3及端子4所组成;连接器1的基座2一处设有与壳体3的卡合片32相卡合的卡块21,基座2的另一端设有复数端子4,该复数端子4延伸至一端设有触碰端41,该复数端子4延伸至另一端为导通端42;
连接器1的壳体3一处延伸设有壳体3的卡合片32,且在壳体3的一处设有供给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模组)卡置入所用的容置槽33,壳体3延伸至一侧设有复数支角31,通过该支角31便可将壳体3顶住至一固定角度,其中由壳体3的支角31延伸至两侧设有相对称的卡合片34,壳体3的卡合片34上设有卡合孔35;
连接器1的基座2与壳体3相互固定并带动,是藉由弹性元件5做动,其中弹性元件5对应至卡合片34的卡合孔35,且通过卡合柱51将其由卡合片34的卡合孔35穿设过并卡合住。
如附图2至附图6所示,连接器1的壳体3与基座2是藉由弹性元件5将其带动,在使用者使用时,是将壳体3由一侧推至使壳体3的卡合片32与基座2的卡块21相互分离,且在壳体3与基座2分离时,弹性元件5便藉由本身的弹力将壳体3掀开,在壳体3掀开后,壳体3便藉由复数支角31将其顶触在电路板7上,使壳体3固定一角度,壳体3所固定的角度方便供给使用者置入SIM(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模组)卡6所用,藉由弹性元件5的设计,可方便使用者抽换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模组)卡6;
当使用者将连接器1的壳体3卡合至基座2上时,是先将壳体3压制在使壳体3的卡合片32对应至基座2,再将壳体3推至使壳体3的卡合片32与基座2的卡块21相卡合住,且壳体3的容置槽33供给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模组)卡6放置所用,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用户身份模组)卡6的导通是先与端子4的触碰端41相互触碰,再将讯号由端子4的导通端42传导至电路板7上,藉此达到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硕民企业有限公司,未经硕民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47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