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可交替充气气囊的气垫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5247.8 | 申请日: | 200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61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格林施(香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7/057 | 分类号: | A61G7/057;A61G7/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葵涌葵昌路18***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交替 充气 气囊 气垫 | ||
1.一种具有可交替充气气囊的气垫,其包括:
一个第一组和一个第二组弹性的气囊,用于当对气囊充气和放气时,对使用者的身体提供交替的上下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组气囊还包括:
分支为多个次级通道的主通道,其中,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气囊的主通道能产生交替的上下运动;
用于支撑使用者躯干的与所述主通道相连的具有开口端的多个次级通道,其中,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气囊的次级通道被交替放置,用于产生交替的上下运动;
与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气囊相连的供气装置,用于对所述每一组气囊交替地进行充气和放气;
主通道在每一个所述的次级通道和所述的供气装置之间直接导通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交替充气气囊的气垫,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次级通道具有封闭端,每一组气囊具有沿着次级通道的所述开口端的第一侧面和沿着所述封闭端的第二侧面,主通道在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将次级通道环绕;
所述主通道通过气囊的充气和放气对使用者的上肢提供上下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交替充气气囊的气垫,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主通道还包括与所述次级通道的开口端连通的直线部分,用于在所述供气装置和所述次级通道之间提供平稳的气体循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交替充气气囊的气垫,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和第二组气囊的相邻所述通道相互之间充分分开,用于在相邻通道之间提供空间以避免由于气囊的充气导致气垫变皱;
其中,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气囊作为一个整体保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交替充气气囊的气垫,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气囊还包括周边,所述气垫还包括:
一个第一气囊片和相应的第二气囊片,将它们沿着气囊的周边密封地连接在一起,在所述每组气囊之间形成接合处,沿着接合处纵向形成狭长开口,充分地将相邻通道分开,在相邻通道之间形成一定空间,避免在气囊充气时气垫变皱;
其中,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气囊作为一个整体保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交替充气气囊的气垫,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通道包括平滑的圆形拐角,以避免在充气时压力集中在气囊的一点上,将气囊损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交替充气气囊的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还包括:
一个气泵;
一个位于所述气泵和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气囊之间的开关装置,用于交替地改变气体进出所述每组气囊;
一个时间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开关装置,对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气囊周期地进行导通和关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交替充气气囊的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还包括:
一个与所述第一组气囊连接的第一气泵;
一个与所述第二组气囊连接的第二气泵;以及
一个时间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和第二气泵对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气囊周期地交替进行充气和放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交替充气气囊的气垫,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气囊的所述次级通道相互平行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交替充气气囊的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具有适应使用者头部的一个端部,主通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端部,具有一个径向尺寸,与之相邻的次级通道具有一个径向尺寸,其中,所述主通道部分的径向尺寸大于次级通道的径向尺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交替充气气囊的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具有适应使用者头部的一个端部,靠近所述端部的次级通道具有一个径向尺寸,朝向所述端部次级通道的径向尺寸大于另一个与之相邻的次级通道的径向尺寸。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交替充气气囊的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具有适应使用者头部的一个端部,主通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端部,具有一个径向尺寸,靠近所述端部的次级通道具有一个径向尺寸,主通道和次级通道的径向尺寸从所述端部逐渐减小;
在所述气垫端部形成逐渐变低的部分以适应使用者的头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格林施(香港)有限公司,未经格林施(香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524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