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5296.1 | 申请日: | 200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45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军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1 | 分类号: | H01R13/641;H01R13/71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争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RJ式连接器插入时可侦测其插接到位的电连接器,以供RJ式连接器稳固插接于电连接器,而不致电性接触不良或脱落。
背景技术
按,现今科技发达也带领电信通讯迈向更宽广的领域,而使电信通讯的讯号传送也更为广泛,并藉由完善规划的线路布局,再以RJ式连接器连接至通讯用的电话或计算机,即可通过RJ式连接器传输电信讯号,供两地的讯息得以互通,一般常使用的电信通讯,大致分为电话通讯及因特网讯息,而使用于电话通讯用的连接器,大都为RJ11型的连接器,且RJ-11型分别有4支端子(4Pin)、2支端子(2Pin)型式的差别,乃视使用电话型式的不同,选用不同型式的RJ式连接器;至于因特网所使用的连接器则是RJ-45型,而RJ-45型连接器系为8支端子(8Pin),可传送因特网的网页及网站信息;且不论是RJ-11型、RJ-45型的连接器,都是与特定的连接器相对插接,并利用外部所设的弹性扣体形成卡掣定位,请参阅图6、7所示,系目前所使用的RJ式电连接器,其插座连接器A系于座体A1的插槽A11内,设有多个端子A12,且插槽A11的顶部具有阶梯状的卡槽A13,则于外部预设的插头连接器B插入时,该插头连接器B为以上方的弹性扣体B1,即卡制于卡槽A13内,然如此的插座连接器A与插头连接器B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诸多缺失,例如:
(1)插头连接器B插入插座连接器A内时,并无法确认是否已插至定位,则容易因插接不当造成端子A12电性连接不良,而影响讯号的传输。
(2)若插头连接器B未完全插接于插座连接器A内,容易使插头连接器B产生脱落、分离的情况。
(3)插头连接器B与插座连接器A之间,无法侦测其插接状态,容易因讯号中断而导致使用时影响其它接口设备的功能。
是以,如何解决习用RJ式电连接器的电性插接的问题,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故,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侦测插接定位状态的电连接器的创作专利诞生者。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该电连接器于第二壁面设有定位座,并于定位座顶部设有容置槽,再由容置槽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插孔、限位槽,即可利用定位座装置侦测端子,而使侦测端子的抵持端子、讯号端子分别各设于定位座,且抵持端子活动侧即于容置槽供预设连接器顶持并形成位移,并利用抵持端子位移时电性接触于讯号端子,达到侦测对接连接器到位的目的,以供对接的插头连接器稳固插接于电连接器的插接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尤指可侦测对接的连接器插入到位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系包括第一壁面、第二壁面、顶壁面、底壁面及二侧壁面所形成的绝缘座体,而贯穿该第一壁面延伸有至少一个开口,并由开口向内延设有插接空间,且于插接空间内设有可与预设连接器呈电性连接的多个对接端子,其中,该电连接器于第二壁面设有装置侦测端子组的定位座,并于定位座顶部设有可容置侦测端子活动侧的容置槽,而侦测端子组为设有可于容置槽处供预设连接器顶持并形成位移的抵持端子,以及可供抵持端子位移后呈电性接触且传输定位讯号的讯号端子。
上述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定位座为于容置槽两侧系分别设有定位插孔及限位槽,则于侦测端子组分别设有可嵌固于定位插孔的卡制体、可嵌入限位槽的纵向支杆。
上述电连接器,其中所述侦测端子组的抵持端子,为于活动侧设有呈弯折状而形成相对的顶推面、抵触面。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利用绝缘座体于定位座所设的侦测端子组,侦测插接空间内外部插头连接器插接到位,以供插头连接器与插接空间内部对接端子,具有良好的电性连接,并可稳定传输讯号。
(二)绝缘座体的插接空间供插头连接器插入,而由侦测端子组侦测插接到位,确认插头连接器完全插入插接空间,以有效防止插头连接器与插接空间脱落或分离。
(三)绝缘座体系利用侦测端子组,侦测外部插头连接器插接到位,避免插头连接器与绝缘座体因插接不当而造成讯号中断,即不致影响绝缘座体接口设备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插接前的俯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插接后的俯视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52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