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车架隐藏式座管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5469.X | 申请日: | 200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10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世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0 | 分类号: | B62J1/00;B62K19/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车架 隐藏 管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架隐藏式座管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于自行车车架的座管内部的束环,该束环设有一束固部并于束固部间设置开口,利用该束固部配合螺固件的旋锁使得束环对座垫立杆进行迫紧或放松的作用。
背景技术
随着休闲娱乐的观念不断进步,假日的休闲娱乐不再仅止于穿梭在一幢幢水泥森林中大啖美食、购物消费与电影欣赏这些追求感官享受的活动,在走出户外、拥抱自然的养生休闲风气热烈吹起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假日逐渐改以深入性灵的户外活动取代纯粹追求快感的物质娱乐,而利用自行车踏青更是一时蔚为流行的户外休闲活动之一,举凡顺着自行车道欣赏沿途乡间的田园野趣、或者翻山越岭的探索纵谷的幽溪深堑、丛山的密林曲径,人们总能靠着自行车轻便的机动性,坚固的车架结构,稳健地踩着踏板迈向心中向往的美景。
足以凸显一辆自行车耐用性与舒适性的结构,其中一个要素便是座垫立杆与座管束结构,试问,一辆自行车没有可以配合人体高度与腿长做调整的座垫立杆,如何调整出最适合乘坐的座垫高度与踩瞪踏板的力道,一旦座管束的力道不足以迫紧固定座垫立杆,自行车又如何载着人行往各地,那自行车岂不如无鞍之马,空有日行千里之能,也无人得以乘坐,因此,座管束的结构强度对于一辆自行车的负载能力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关键;
习用的座管束概如同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545433号“自行车座管束紧结构”般,是将座管束设置于座管的表面,并利用螺固件的悬锁力道将座管束的束环做旋转迫紧或者旋动放松,以达到调整与固定座垫立杆的效果,然而习用设计将座管束暴露于座管表面,直接承受烈日的蚀照与大雨的侵淋,时日益久则座管束将逐渐受到侵蚀损坏而失去对座管的锁紧固定力道,尤以现代的紫外线强度及雨水酸度逐年增强,对外设于座管的座管束破坏更是与日遽增,因此的确需要一种突破性的结构设计,以求改善座管束的耐用度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座管束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自行车车架隐藏式座管束,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座管束,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座管束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自行车车架隐藏式座管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改善习用座管束耐用度不足的缺失,并延长座管束的使用寿命,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行车车架隐藏式座管束,其本体包括一座管,与设置于该座管内部的束环,该束环设有一开口,并于开口两端设置一束固部,该束固部于相邻开口两侧的端面分别设置一穿孔与一螺孔,藉由该穿孔与螺孔配合螺固件的旋锁,使得开口收窄、扩展,进而使束环达到紧迫或放松座管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自行车车架隐藏式座管束,其中所述的束固部的一端结合于座管。
前述的自行车车架隐藏式座管束,其中所述的穿孔一端穿透座管的表面。
前述的自行车车架隐藏式座管束,其中所述的螺孔位于座管内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车架隐藏式座管束,其本体包括一设置于座管内部的束环,该束环形成一开口,该束环于开口两端设置一束固部,该束固部的中段位置与开口相通,该束固部相邻开口两侧的端面分别设置一可容许螺固件穿设螺转的穿孔以及螺孔,该穿孔穿透座管的表面,而该螺孔位于座管的内部,利用该穿孔与螺孔配合螺固件的旋锁,使得开口收窄、扩展进而使束环达到迫紧或放松座垫立杆的效果;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本体设置于座管内部,且本体的束环与束固部的穿孔皆与座管内壁做结合,增加了本体结构的稳固性与耐用度,且本体可完全避免受到太阳的蚀照与雨水的侵淋,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又,本体隐藏式的结构更让自行车车架的外观更具有设计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世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世同金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54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汉字学习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利用数控弯管机进行加热恒温弯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