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硫脱硝一体化烟气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6067.1 | 申请日: | 200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03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毛健;尤生全;孙江榕;康志杰;杨春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拇指环保科技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78;B01D53/6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福建省福州市鼓楼***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一体化 烟气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脱硫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脱硫脱硝一体化烟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开发的燃煤烟气氮氧化物治理技术种类比较多,从低氧燃烧、烟气循环燃烧、二级燃烧、浓淡燃烧、分段燃烧、低氮燃烧器等各种炉内燃烧过程的改进到现今形式各异的脱硝工艺,其中SCR法和SNCR法在大型燃煤电厂获得商业应用。其中SCR法在全球范围内有数百台的成功应用业绩和十几年的运行经验。除此之外,还有液体吸收法、微生物吸收法、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炽热炭还原法、催化分解法、液膜法、SNRB工艺脱硝技术、反馈式氧化吸收脱硝技术等。
1.1。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以NH3作为还原剂,“有选择性”地与烟气中的NOx反应并生成无毒无污染的N2和H2O。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可以使反应在200-4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并能有效地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在NH3与NO化学计量比为1的情况下,可以得到高达80-90%的NOx脱除率。SCR系统的布置方式有三种,上述后石电厂的布置方式称为高温高尘布置方式,此外还有高温低尘及低温低尘的布置形式。高温高尘布置方式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其优点是催化反应器处于300-400℃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反应的进行,然而由于催化剂处于高尘烟气中,条件恶劣,磨刷严重,寿命将会受到影响。高温低尘布置方式是指SCR反应器布置在省煤器后的高温电除尘器和空气预热器之间,该布置方式可防止烟气中飞灰对催化剂的污染和对反应器的磨损与堵塞,其缺点是电除尘器在300~400℃的高温下运行条件差。低温低尘布置(或称尾部布置)方式是将SCR反应器布置在除尘器和烟气脱硫系统之后,催化剂不受飞灰和SO2的影响,但由于烟气温度较低,一般需要气气换热器或采用加设燃油或天然气的燃烧器将烟温提高到催化剂的活性温度,势必增加能源消耗和运行费用。
NH3-SCR消除NO的方法已实现工业化,且具有反应温度较低(573~753K)、催化剂不含贵金属、寿命长等优点。但也存在明显的缺点[2]:(1)由于使用了腐蚀性很强的NH3或氨水,对管路设备的要求高,造价昂贵(投资费用80美元/kW)[3];(2)由于NH3的加入量控制会出现误差,容易造成二次污染;(3)易泄漏,操作及存储困难,且易于形成(NH-4)2SO4;(4)这个过程只能适用于固定污染源的净化,难以解决如汽车发动机等移动源产生的NO消除问题。
1.2。非催化选择性还原法(SNCR法)
该法原理同SCR法,由于没有催化剂,反应所需温度较高(900~1200℃),因此需控制好反应温度,以免氨被氧化成氮氧化物。该法净化率为50%。
该法特点是不需催化剂,旧设备改造少,投资较SCR法小(投资费用15美元/kW[3])。但氨液消耗量较SCR法多。日本的松岛火电厂的1~4号燃油锅炉、四日市火电厂的两台锅炉、知多火电厂350MW的2号机组和横须贺火电厂350MW的2号机组都采用了SNCR方法。但是,目前大部分锅炉都不采用SNCR方法,主要原因如下:(1)效率不高(燃油锅炉的NOx排放量仅降低30%~50%);(2)增加反应剂和运载介质(空气)的消耗量;(3)氨的泄漏量大,不仅污染大气,而且在燃烧含硫燃料时,由于有硫酸氢铵形成,会使空气预热器堵塞[4]。
1.3。催化分解法
理论上,NO分解成N2和O2是热力学上有利的反应,NO→1/2N2+1/2O2,ΔfGm=-86kJ/mol,但该反应的活化能高达364kJ/mol,需要合适的催化剂来降低活化能,才能实现分解反应。由于该方法简单,费用低,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脱氮方法,故多年来人们为寻找合适的催化剂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贵金属、金属氧化物、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及金属离子交换的分子筛等。
Pt、Rh、Pd等贵金属分散在Pt/7-Al2O3等载体上,可用于NO的催化分解。在同等条件下,Pt类催化剂活性最高。贵金属催化剂用于NO催化分解的研究已比较广泛和深入,近年来,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利用一些碱金属及过渡金属离子对单一负载贵金属催化剂进行改性,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
1.4。等离子体治理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拇指环保科技集团(福建)有限公司,未经大拇指环保科技集团(福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60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元件堆叠架、其堆叠架与电路板的组合及其堆叠模块
- 下一篇:炕用采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