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萨克斯中音区升F音孔的按键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6199.4 | 申请日: | 200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43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斯坦扉乐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D7/08 | 分类号: | G10D7/08;G10D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素华 |
地址: | 350011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萨克斯 音区 音孔 按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特别涉及一种萨克斯中音区升F音孔的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萨克斯的中音区升F音孔的按键为单键结构,如图1所示,是现有萨克斯的中音区升F音孔的按键结构示意图,该萨克斯的管体1侧边上设有中音区升F音孔11和按键轴12,按键轴12上固设有第一连杆21及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一连杆21与第二连杆22分设于按键轴2的两侧并与按键轴12垂直,且第一连杆21处于第二连杆22的上方,第一连杆21末端设有音孔盖3与所述音孔11对应,第二连杆22末端则设有第一按键41。由于弹奏该音孔11只能用右手无名指的指尖或一、二、三指肚,且无名指相对其他手指的灵活性是较差的,而现有的单键结构,离指尖和指肚距离较远,加大无名指的运指行程,直接影响该指的快速演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萨克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萨克斯中音区升F音孔的按键结构,一改传统的单键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键结构,改变后操作方便,很大地提高了演奏速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萨克斯中音区升F音孔的按键结构,该萨克斯的管体侧边上设有中音区升F音孔和按键轴,按键轴上固设有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分设于按键轴的两侧并与按键轴垂直,且第一连杆处于第二连杆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杆末端设有音孔盖与所述音孔对应,第二连杆末端则设有第一按键,所述第二连杆在沿远离该萨克斯的管体方向设一支杆,所述支杆末端再设一个第二按键与所述第一按键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其中,所述第二按键与第一按键相隔两节无名指指肚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将现有的单键结构改成双键结构之后,由于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与演奏者的手指尖、手指肚的距离更为贴近,既适于手指尖弹奏也适于手指肚弹奏,更吻合人体工程学的特点,从而兼顾到不同弹奏习惯者的需要,使运指更加快速灵活。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萨克斯的中音区升F音孔的按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萨克斯的中音区升F音孔的按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萨克斯的中音区升F音孔的按键操作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萨克斯的中音区升F音孔的按键另一种操作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萨克斯的中音区升F音孔的按键结构示意图,公开一种萨克斯中音区升F音孔的按键结构,该萨克斯的管体1侧边上设有中音区升F音孔11和按键轴12,按键轴12上固设有第一连杆21及第二连杆22,所述第一连杆21与第二连杆22分设于按键轴2的两侧并与按键轴12垂直,且第一连杆21处于第二连杆22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杆21末端设有音孔盖3与所述音孔11对应,第二连杆22中部沿着远离该萨克斯的管体方向引出一个分支,为支杆221,第二连杆22的末端设有第一按键41,支杆221末端再设一第二按键42,第二按键42与所述第一按键41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且相隔一节无名指指肚的距离。
如图3所示,无名指5包括指尖51以及三节指肚52,对于习惯用无名指5的指尖51进行演奏的演奏者而言,则可用无名指5的指尖51对相对萨克斯的管体1相距较近而相对演奏者相距较远距离的第一按键41进行单键演奏;若演奏者习惯用无名指5的第三节指肚52弹奏的,如图4所示,则可用无名指5的第三节指肚52相对演奏者相距较近而相对萨克斯的管体1较远距离的第二按键42进行演奏。
采用此结构的萨克斯中音区升F音孔的按键结构,可兼顾不同演奏者的不同的演奏习惯及其无名指的生理特点,可大大减少无名指因不够灵活而对演奏速度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斯坦扉乐器有限公司,未经福州斯坦扉乐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61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