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玻璃烤盘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6391.3 | 申请日: | 200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26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锋;周绍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1006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煎烤器部件,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新型玻璃烤盘。
背景技术
烤盘是煎烤器的核心部件,其性能是决定煎烤器整体性能的关键。现有烤盘通常由金属铸造成形,烤盘的底面设有凹槽,用于嵌设电热管,电热管通电后发热,对烤盘加热以对烤盘上的食物进行煎烤。
中国专利99255598.1公开了一种“电烤盘”,其烤盘本体的材料为陶瓷或玻璃,在烤盘本体的底面导有导电发热膜,导电发热膜两侧粘附有导电胶线。中国专利96212513.X号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全自动煎烤盘”,包括盘体、底座和盘盖,电热膜涂布在盘体底部外侧,盘体的材料为搪瓷、陶瓷或玻璃。
上述两个专利的技术方案中都提到烤盘主体采用玻璃材料,因为玻璃是透明的,热能容易通过幅射穿过烤盘主体而对烤盘上的食物进行加热,采用电热膜的方式对烤盘主体进行加热的原因是玻璃的热传导率低于金属烤盘,涂布于玻璃烤盘底面的电热膜能够使玻璃烤盘受热均匀,若采用金属烤盘的电加热管方式,则无法使玻璃烤盘受热均匀。然而,涂布电热膜的方法工艺较为麻烦,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玻璃烤盘,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玻璃烤盘采用涂布电热膜进行加热而导致生产工艺麻烦、成本高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玻璃烤盘,包括玻璃材料制成的烤盘主体及设于该烤盘主体下方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由云母片上缠绕电热丝形成,该电热丝的两端设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导电胶线。
前述一种新型玻璃烤盘,其加热装置下方设有一反射盘,该反射盘与烤盘主体将加热装置包围于二者之间。
前述一种新型玻璃烤盘,其云母片为矩形,其两个长边形成齿形,所述电热丝来回缠绕于该两个长边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烤盘主体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分别设有前装饰板、后装饰板、左装饰板、右装饰板,该前装饰板、后装饰板、左装饰板、右装饰板顶边弯折形成水平方向延伸的支撑部,所述烤盘主体与各支撑部通过矽胶糊粘接为一体。
所述左装饰板、右装饰板外侧分别设有左把手、右把手,该左把手、右把手内侧边分别形成一向上的插接面,各插接面分别由下至上嵌设于左装饰板、右装饰板的内侧。
另外,还包括一底板,该底板通过卡钩和螺丝固定于前装饰板、后装饰板、左把手、右把手底部,所述反射盘通过支架固定于该底板上方,所述加热装置通过支架固定于该反射盘上方。
该左把手、右把手底部分别通过螺丝固定有左脚座、右脚座。
该左把手、右把手的前端部凸出于所述烤盘主体之外,该两前端部之间夹设有一储油盒,该储油盒的一个侧边位于烤盘主体前部下方,该侧边两端部设有扣接部,扣合于烤盘主体上方。
前述一种新型玻璃烤盘,其加热装置设有温控器,该温控器设有调温旋钮。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一,采用云母片缠绕电热丝的方法对玻璃烤盘进行加热,可使玻璃烤盘主体受热均匀,与涂布电热膜进行加热的方式相比,其热效率相差无几,但其生产工艺大大简化,成本也大大降低;二,采用反射盘将加热装置向下幅射的热能向上反射到玻璃烤盘上,使得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三,外形美观,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爆炸图;
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通过缠绕电热丝的支母片对玻璃烤盘进行加热,下面参照图1至图5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3,该烤盘包括玻璃材料制成的烤盘主体1及设于该烤盘主体1下方的加热装置,同时参照图4,该加热装置由云母片2上缠绕电热丝201形成,该电热丝201的两端设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导电胶线,并且该加热装置设有温控器3,该温控器3设有调温旋钮31。同时参照图4,云母片2为矩形,其两个长边形成齿形,所述电热丝201来回缠绕于该两个长边齿形之间的凹槽20上。并且,该加热装置下方设有一反射盘21,该反射盘21与烤盘主体1将由云母片2缠绕电热丝201形成的加热装置包围于二者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灿坤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63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坑式封闭防雨立体车库
- 下一篇:带有清洁装置的过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