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冲气式搏击防护衣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6436.7 | 申请日: | 2007-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50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D13/015 | 分类号: | A41D13/015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7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冲气式 搏击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护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搏击时使用的充气式人体上身躯干部防护衣,属于运动器材领域。
技术背景
搏击运动,属于一项激烈的运动,运动员的身体极易受到意外伤害。为了有效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在运动规则中,规定运动员必须事先佩戴好适当的防护衣,以降低对方攻击手的击打所造成的伤害,保证在正常的运动过程中保护运动员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运动员的受伤机率。
目前,传统的运动护具,包括击剑手、散打运动员使用的防护衣,往往采用比较厚重的材料制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保护的效果,但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影响运动员正常水平的发挥。而且,抗缓冲性能及穿戴舒适感和透气性能也不够,对运动员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改进传统运动护具在设计、制造和使用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根据人体的结构和武术器械搏击的特点,提供了一种用有弹性、耐压材料制成网格型气囊状防护衣内芯,辅以皮革、纺织面料或针织面料制成的充气防护衣。制成的防护衣既可以安全防护,又能充分发挥搏击运动等技法。同时,网格型气囊状防护衣内芯除了设有进气、出气口外,气囊中还配置的汽笛来实时判断击打的有效性,增加了搏击的趣味性。由于设置了进气、出气口,使用时吹入气体,外带时放掉气体,因此,无任是使用还是携带都极为方便。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护衣由内外面料被覆层和扁平状网格型中空气囊防护衣内芯构成;内芯采用具有弹性和耐受一定气体压力的材料,如橡胶、塑料等制成,横格与横格之间横格之间至少设有5个圆形互通气管,平面上形成网格状,立体上呈笼状;内芯下摆处设有进出气管,进出气管带有一密封塞子;同时,在内芯的另一下摆处分割出一小的汽室,用横隔隔开,汽笛设在汽室的横隔上,气囊中气体压力变化时汽笛可发出“毕毕”的声响;防护衣的内外面料被覆层可采用普通的纺织或针织面料或皮革,内外面料通过内芯气囊横格之间的镂空处,以针线缝合或胶水热压成型粘合在一起,被覆层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且对固定和保护内芯也起到较好的作用。
与其他类似护具相比,它具有材料简单,制作成本低,整衣重量轻,体积小(未充气状态下),便于携带的优点。同时,这种防护衣既可以作为武术器械的搏击护具也可以作为散打、跆拳道等训练护具的替代,更加安全,更便于各种技法的发挥,是各种搏击训练的首选护具。
附图及附图说明
图1是防护衣内芯扁平状网格型气囊正面示意图。
图2是防护衣内芯扁平状网格型气囊背面示意图。
图3是防护衣内芯扁平状网格型气囊背面外被覆层示意图。
图4是防护衣内芯扁平状网格型气囊背面外被覆层图3中A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中,1是防护衣颈部呈“C”型的扁平状环形气囊,其开口在背面中线上,2是环形气囊1的圆形互通气管,3是防护衣肩部气囊,4是臂膀上部气囊,5是防护衣胸部呈“C”型的环形气囊,其开口在背面中线上,6是胸部环形气囊5的互通气管,7是网格之间镂空的部分,内外被覆层通过镂空处缝合或粘合,8是防护衣下摆处气囊,9是进出气管,10是防护衣的下摆处分割出一小的汽室横隔,11是设置在横隔10上的汽笛。
图2是防护衣内芯网格型气囊状背面示意图。图2中的中线是不相连的,被覆层覆盖后形成防护衣的衣襟,方便穿着。
图3中,12是外被覆层肩部部片拼接线,13是内外被覆层缝合、粘合线或面,14是防护衣后背衣襟贴片,左右各一叠合,且相对应的面缝制有子母扣。15是子母扣。
图4中,6是环形气囊的互通气管,16是内被覆层,17是气囊腔,18是外被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照使用人身高178厘米作为中号标准设计,并采用制衣行业标准B版加宽型。环形气囊宽度5厘米,互通气管1.5厘米,环形气囊间距2.0,平面呈网格状,立体呈笼状设计模具,材料采用橡胶,工艺上采用一次成型技术,首先制作出笼型内芯。选用运动装针织晴纶面料,按照笼型内芯对应的尺寸,分别对内被覆层进行肩部、颈部和躯干部的拼接。最后按照普通服装加工工序进行缝合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64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