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状明管及荧光灯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07297.X | 申请日: | 200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08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锁;邓雪梅;祝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1/32 | 分类号: | H01J61/32;H01J61/30;H01J61/35;H01J9/2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雁翔;杨依展 |
地址: | 361026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状 荧光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状明管,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荧光灯的并行串接双螺旋状明管。
背景技术
螺旋状明管具有并行串接的双螺旋状明管主体及两明管脚,明管主体上只设有一个由吹泡形成的冷端,冷端位于明管主体顶端面中心。只具有一个冷端并无法使现有的灯管内部汞蒸汽浓度达到最佳范围,经研究发现只有寻找更好的方式控制汞蒸汽浓度才能使得灯管的实际光效值最大限度接近理论值,因此现有灯管的实际光效值与理论值差距大,实际光效值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状明管及荧光灯,其解决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灯管的实际光效值与理论值差距大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旋状明管,它具有并行串接的双螺旋状明管主体以及两明管脚,该明管主体上至少设有两个由吹炮形成的冷端。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明管主体上设有两个由吹炮形成的冷端。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个吹炮形成的冷端位于明管主体顶端面中心,第二个吹炮形成的冷端位于明管主体底部外侧面。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个吹炮形成的冷端中心位于过两明管脚的中心对称点且与明管脚中心连线垂直的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个吹炮形成的冷端中心位于最靠近明管脚的螺旋上。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明管主体上设有三个由吹炮形成的冷端。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个吹炮形成的冷端位于明管主体顶端面中心,第二个吹炮形成的冷端和第三个吹炮形成的冷端分别对称位于明管主体底部左、右外侧面。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个吹炮形成的冷端、第三个吹炮形成的冷端中心均位于过两明管脚的中心对称点且与明管脚中心连线垂直的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个吹炮形成的冷端、第三个吹炮形成的冷端中心均位于最靠近明管脚的螺旋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荧光灯,它包括有内涂设有荧光粉的螺旋状明管以及灯头,灯头连接螺旋状明管,螺旋状明管具有并行串接的双螺旋状明管主体以及两明管脚,该明管主体上至少设有两个由吹炮形成的冷端。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明管主体上设有两个由吹炮形成的冷端。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个吹炮形成的冷端位于明管主体顶端面中心,第二个吹炮形成的冷端位于明管主体底部外侧面。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个吹炮形成的冷端中心位于过两明管脚的中心对称点且与明管脚中心连线垂直的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明管主体上设有三个由吹炮形成的冷端。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个吹炮形成的冷端位于明管主体顶端面中心,第二个吹炮形成的冷端和第三个吹炮形成的冷端分别对称位于明管主体底部左、右外侧面。
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个吹炮形成的冷端、第三个吹炮形成的冷端中心均位于过两明管脚的中心对称点且与明管脚中心连线垂直的直线上。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灯管内部汞蒸汽浓度需要冷端来平衡,在恰当的汞蒸汽浓度下灯管的实际光效值最大限度接近理论值,在研制灯管过程中发现在适当的位置增加冷端数量有助于控制汞蒸汽浓度大小,从而使灯管内部的汞蒸汽压趋于最佳值,使得灯管的实际光效值最大限度接近理论值,从而提高灯管光效。一个吹炮形成的冷端位于明管主体顶端面中心,另一个吹炮形成的冷端位于明管主体底部外侧面,则可以提高光效7%左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绘示了螺栓状明管的主视图。
图2绘示了螺栓状明管的左视图。
图3绘示了螺栓状明管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100明管主体、200明管脚、110第一冷端、120第二冷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荧光灯,它包括有螺旋状明管以及灯头,螺旋状明管具有并行串接的双螺旋状明管主体100以及两明管脚200,两明管脚200连接于灯头。螺旋状明管内壁上涂有荧光粉层,还充放有工作介质汞。两明管脚200的末端部上安装有灯丝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72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射镜
- 下一篇:无底阀水泵吸水管用负压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