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帐篷支撑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7393.4 | 申请日: | 2007-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68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崔豪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世宗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5/44 | 分类号: | E04H15/4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3福建省厦门市集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帐篷 支撑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可折叠的大型凉亭式帐篷,特别是指一种帐篷支撑架。
背景技术
一般较大型的凉亭式帐篷,其篷顶支杆组的支撑强度要求较高,因此本案申请人的一在先专利,其专利号为200420091619.X便公开了一种支撑强度高的帐篷支撑顶杆结构,如图1、2所示,其是由顶杆1及辅助支杆2构成,其中顶杆1是由两节端部枢接在一起的第一、第二支杆11、12构成,其中第一支杆11的一端是枢接在帐篷顶部的固定座3上,而第二支杆12的另一端是枢接在篷架立柱4上;而辅助支杆2亦是由两节端部枢接在一起的第一、第二辅杆21、22构成,第一辅杆21的一端部枢接在第一支杆11的近中部位置,第二辅杆22与第二支杆12的中部枢接在一起,第二辅杆12的另一端是枢接在篷架立柱4上。正是由于两节辅杆21、22分别施力于两节支杆11、12,因此该帐篷顶杆的整体支撑力度分布均匀,支撑力度强。
但是上述结构的帐篷支架中由于一组辅杆21、22与一组支杆11、12形成的枢接点A、B、C、D是位于同一个面上,因而在帐篷受风力的影响,此各枢接点处的受力仍然较大,尤其是枢接点A、B两处是处于悬空状态,则在帐篷内部兜风或帐篷外部受力时,则该枢接点A、B需要承受一定的扭力,无形中会影响帐篷支架的支撑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力度更强且使用寿命更长的帐篷支撑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帐篷支撑架,包括立柱、侧支杆组及篷顶支架,而篷顶支架是由顶杆及辅助支杆构成,其中顶杆是由两节端部枢接在一起的第一、第二支杆构成,其中第一支杆的一端是枢接在帐篷顶部的固定座上,而第二支杆的另一端是枢接在立柱上;而辅助支杆亦是由两节端部枢接在一起的第一、第二辅杆构成,第一辅杆的一端部枢接在第一支杆的近中部位置,第二辅杆与第二支杆的中部枢接在一起,第二辅杆的另一端是枢接在立柱上;其中:在顶杆第二支杆的两侧各枢接一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是枢接在顶杆第二支杆与第二辅杆枢接点的前部,另一端是枢接在侧支杆组的上枢接点上。
所述的第二支杆的另一端是枢接在立柱的活动座上,则第二辅杆的另一端是枢接在立柱顶部的固定座上。
所述的侧支杆组由两两交错的支杆相互枢接而成。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顶杆两侧设置的连接杆,使得该帐篷的篷顶支架与侧支杆组之间具有一连接限位及相互支撑的作用,该连接杆可令一组辅杆与一组支杆形成的支架构成一立体多方位支撑的架体结构,以此防止一组辅杆与一组支杆形成的支架在帐篷受力时,各枢接点承受较大扭力;同时该连接杆可以还可以提高侧支杆组的上枢接点,令侧支杆组的支撑力度更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帐篷支撑架结构其在支撑力度上更加有力,且受力分布更加均匀,保证帐篷支撑架的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先专利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在先专利的收折动作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收折动作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收折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帐篷支撑架结构,包括四个立柱4、四组侧支杆组3及四组篷顶支架,而各篷顶支架主要由顶杆1及辅助支杆2构成。
顶杆1是由长度约相同的第一支杆11、第二支杆12首尾枢接在一起构成,形成一枢接点A,其中第一支杆11的一端是枢接在篷顶连接座6上,第二支杆12的另一端是枢接在立柱4上;
辅助支杆2是由第一辅杆21与第二辅杆22首尾枢接在一起构成,形成枢接点B,第一辅杆21的一端是枢接在上述第一支杆11的近中部位置,形成枢接点C,而第二辅杆22的近中部位置与上述第二支杆12的近中部位置是枢接在一起,形成枢接点D,第二辅杆22的另一端是枢接在立柱4上。
侧支杆组3是由两两交错的支杆31、32相互首尾枢接而成,此处以三组支杆31、32说明。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枢接点A到枢接点C的长度加上枢接点B到枢接点C的长度等于枢接点A到枢接点D的长度加上枢接点B到枢接点D的长度。如此,方可保证帐篷的支撑顶杆结构可以折收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在各顶杆1第二支杆12的两侧各枢接一连接杆5,连接杆5的一端是枢接在顶杆第二支杆12与第二辅杆22枢接点D的前部,另一端是枢接在侧支杆组3的上枢接点E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世宗贸易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世宗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73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