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栅发放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7413.8 | 申请日: | 200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08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信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信光 |
主分类号: | H01M4/16 | 分类号: | H01M4/1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梧邨 |
地址: | 362000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涂板机或分板机上的板栅发放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铅酸蓄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板栅(亦称极板)生产工艺也不在断提高。目前蓄电池板栅生产设备一般包括铸板板、涂板机、分板机三套设备,其中涂板机是在铸造成型后的蓄电池板栅上面均匀涂布一层铅膏。2007年1月3日公告的中国专利CN2854826公开一种涂板机,其包括板栅送给机构、电气控制柜、膏斗部分、板栅输送部分、机架部分、淋酸部分,该涂板机由真空吸附送片器供给板栅,将上板和送板过程合为一体,板栅送给机构与涂板机机架分为两部分,用螺钉连接固定,涂板经过一个新型的可调高度的膏斗部分、配以高性能的刮板,通过一对相互啮合的搅拌辊和膏斗部分内旋转的下膏辊,将铅膏填塞进板栅,通过板栅输送部分将其输送,并经过淋酸部分后输送到下一工序。在该涂板机中,所述真空吸附送片器结构一般采用图1所示结构:其包括一对支架、分别设于各支架上的吸附头2、所述吸附头2内设有部分延伸的气道21,所述气道21一端位于吸附头2的轴向端部且其上设有橡胶吸嘴3,所述吸附头2上还设有与气道21相通且成90度相交的连接孔22,一快速气接头4设于连接孔22上,气接头4的另一端与负压管或真空泵连接,由此形成一个由吸嘴3、气道21、连接孔22、气接头4相连通的真空吸附通道,籍由吸嘴3的吸附作用,把蓄电池板栅一块块吸附住按设定的时间及距离进行分发。但是该种结构的不利之处是蓄电池板栅从吸嘴上剥离是采用机械强制剥离的方式,这不仅容易导致发放位置产生偏离,而且蓄电池板栅容易受到冲击损坏,负压调整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板栅发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板栅发放装置,包括本体、可往复移动地设于本体上的摆臂、套设于摆臂上的吸附头、压缩弹簧、止位环、挡板,所述摆臂上设有第二气道,所述吸附头设有气道、通孔及滑轨,所述气道一端位于吸附头轴向端部且其上设有吸嘴,通孔两端分别与气道另一端及第二气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气道另一端与负压管连接,所述止位环设于吸附头远离吸嘴的那一侧,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滑轨上且其两端分别抵设于摆臂及止位环上,挡板设于本体上用于对吸附头的位移进行限制。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吸附头吸附住板栅并后退的过程中,第二气道与通孔之间由连通过渡到截止,此时由于吸嘴与板栅之间、通孔与外界之间存在合理间隙,在大气压及板栅自重的双重作用下板栅从吸嘴上自动脱离,从而取代以住需要采用机械方式使板栅从吸嘴上剥离的方式,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板栅发放装置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涂板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及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建议先仔细阅读背景技术提到的专利文献再行阅读本实施例。
参考图2、图3,实施例公开一种板栅发放装置,其包括支架5(也是涂板机的机架的一部分)、摆臂6、吸附头7、压缩弹簧8、止位环9、挡板10。其中所述摆臂6在气缸带动下可作与蓄电池板栅运动方向一致的往复运动,摆臂6设有第二气道61,吸附头7为一设有凸肩的柱状体,沿其轴线方向其中间设有部分延伸的气道71及通孔72,所述气道71一端位于吸附头7的轴向一端且其端部设有橡胶吸嘴74,通孔72两端分别与气道71的另一端及第二气道61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气道61的另一端与一真空管(图中未示出)连通,所述真空管与真空泵连接,至此,真空泵、真空管、第二气道、通孔、气道、吸嘴组成一个真空吸附管道,所述吸附头7的凸肩形成一个一端具有止位功能的滑轨73,吸附头7通过滑轨73可移动在套设于摆臂6上,所述压缩弹簧8亦套设于滑轨73上,止位环9设于吸附头7上远离吸嘴74的那一端,这样压缩弹簧8的两端分别抵设于摆臂6及止位环9之间,所述挡板10设于支架5上用于对吸附头7的位移进行限位。图2表示该板栅发放装置位于吸取板栅的工作状态,此时整个负压通道是连通的,吸嘴74与板栅接触时将把与其接触的板栅吸附住。当摆臂6摆动到另一位置时,在压缩弹簧8预紧力的作用下,吸附头7带动板栅移动到释放位置,此时止位环9被挡板10限位,摆臂6克服压缩弹簧8的弹力继续向右移动,通孔72与第二气道61被截止,吸嘴74内的负压下降,使得吸嘴74上的板栅由于其自重作用从吸嘴74上脱离。接着摆臂6在气缸作用下复位,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如此往复进行。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止位环不一定要设于吸附头的端部也可以设于吸附头的其它部分,只要其与挡板配合在适当的位置切断负压通道即可,所述压缩弹簧可以是其它弹性装置如弹簧板,所述第二通道可以是设于摆臂外侧另外设置的与通孔配合的负压管,所有这些都属对本实用新型对应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应属本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于分板机极板的发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信光,未经陈信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74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基站天线的天馈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