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噪枕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7687.7 | 申请日: | 200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31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铂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铂颖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枕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消减环境噪声的消噪枕头。
背景技术
噪声对人的生活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在睡眠的时候。科学家测试噪声对睡眠的干扰,发现在40~45dB的噪声刺激下,睡眠者的脑电波就出现觉醒反应。这说明强烈的噪声可影响人的休息和睡眠。目前还缺少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噪声问题,人们通常采用关窗、加装隔音板或吸音材料等措施,但是在一些交通繁忙地段,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产生的低频噪声更具有穿透性和绕射性,通过一般被动的隔离手段有时减弱不多,给生活带来不便。
CN2857684号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多功能枕头,主要由枕头主体、口袋、耳塞和眼罩组成。其中,口袋设置在枕头的两个侧面,耳塞、眼罩均固定于枕头主体上。当睡眠环境有噪音时,可通过耳塞堵上耳朵,减轻干扰。当光线太亮时,可戴上眼罩。将手机、随身听、眼镜、打火机等小物品,可放在枕头侧面的口袋中。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使睡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的外界干扰,特别适合在工作场所用来睡午觉。
CN2885041号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一种多功能枕头,由弧板和耳机系统构成,弧板呈筒状结构,其内孔为圆柱空心状,且在其周面上沿轴向自N端面到M端面的开有一个通腔槽,通腔槽所在的弧其所对应的圆心角β在90°~140°之间,在该圆柱空心内腔的两侧对应的自内向外的依次开有耳廓孔、导音孔、耳机嵌孔和沿轴向到端面N所开有的导线通孔、嵌孔;弧板其外弧面是由母线aa到母线bb和由母线aa到母线cc两组同样的渐开面构成;耳机系统包括有依次实施电连接的耳机、耳机导线、导线插座,它们依次被固嵌在弧板的耳机嵌孔、导线通孔和嵌孔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给睡觉人提供了一个随时适宜变高的枕头;还给人们建立了一个没有噪音干扰的世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人耳附近噪音的消噪枕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普通的枕头上加装了主动式开放性消噪系统。
本实用新型包括枕头主体和消噪装置,消噪装置设有电路板、麦克风、放大电路、倒相电路、功放电路、扬声器、开关和电源,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接麦克风的输出端,倒相电路的输入端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功放电路的输入端接倒相电路的输出端,扬声器接功放电路的输出端,电路板设置于枕头主体内部,开关与电源连接。
开关可采用红外线感应和重力触发等双重开关。
电源可采用低压直流电源或外接电源,例如车载电源、市电等。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模拟电子电路将在人耳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噪声消减,总消减达到10~15dB。其工作原理是在枕头主体内装有一个麦克风,对人耳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噪声监测并取样,经过电路倒相放大,产生一个与噪声相位相差180度的反相声波,在人耳附近叠加相消,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因为电声器件的响应频宽、增益和失真度等受限,消噪范围只能在一段有限区域达到最佳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使用了自适应电路设计,随时监测外界噪声变化,自动修改电路配置参数,使内部反噪声源随着外界噪声能量的变化而变化,也能根据外界不同频率的噪声进行频率的改变,将其消噪频段移动到新的频段或是某单一频点。为了节能和不必要的声源叠加,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外线感应和重力触发等双重开关,当人头部枕到枕头上之后,才触发启控整个开放性消噪系统的工作电源。并且在其中采用自动移频技术,当监测到系统和外界发生不正常的正反馈自激时,系统自动将其生成的频率逐步移开,避免发生过量叠加产生新的噪声,防止人耳听力损伤。
由于电声换能装置的存在,其频率特性就不像电子电路那么容易做得十分平坦,在靠近音频范围的两端容易产生幅度失真和相位失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本实用新型在电路中加入了相移校正回路,较大地改善消噪带宽。
本实用新型能采集传播到人耳周围一定范围的噪声,然后在内部模拟出以振幅相等,相位相反的反噪声源,使其与外界噪声在一定空间内进行叠加衰减,从而达到降低噪音目的。这种有别于传统“被动式隔离消噪”的方法,可称其为“主动式开放消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组成及其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噪装置电路组成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铂颖,未经李铂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76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排放直喷柴油机气缸盖
- 下一篇:纺纱器转杯隔距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