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照明装置的宝石折射仪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7921.6 | 申请日: | 200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67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朱桂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桂玉 |
主分类号: | G01N21/87 | 分类号: | G01N21/87;G01N21/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福建省漳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照明 装置 宝石 折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宝石折射仪装置,尤其涉及到一种带有照明装置的宝石折射仪。
二、技术背景
目前传统用于宝石的折射率检测的宝石折射仪都是通过外置光源进行照明检测,分成宝石折射仪与单色光源两部分,其不足之处在于易用性及便携性不好。
三、本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将光源内置于宝石折射仪内部,操作简单、结构紧凑,照明效果好,便于使用及携带的一种带有照明装置的宝石折射仪。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折射仪本体、光学系统及照明装置组成。其中照明装置内置于折射仪本体,主要由电池筒、电池压盖、电池开关按钮、发光二极管组成;其中电池筒为一圆柱型,卡设于折射仪本体内,两侧通过电池压盖与折射仪本体固定,电池开关按钮设于电池压盖一侧,发光二极管与光学系统中的滤光镜垂直。
工作原理如下:此带照明装置的宝石折射仪工作前先将电源12(3×1.5V纽扣电池装入电池筒内)装好,测量宝石折射率时先将折射油(折射油的折射率要大于待测宝石折射率)均匀涂抹在折射棱镜6工作面上,将待测宝石放置于涂折射油的折射棱镜6工作面上,按下电源开关11,白色发光二极管9点亮,所发出的白色光透过滤光镜8及滤光镜7将白色光转变成波长约为589nm的黄色光(以589nm为中心的窄光带,取589nm为平均值),光线经过折射棱镜6散射后照射到折射棱镜6的工作面与宝石界面上,大于临界角入射的光线发生完全内反射,反射的光线通过折射棱镜的斜面射出,射出的光线通过物镜5聚射到分划板4上,透过分划板4的光线通过场镜3照射到反光镜2进入目镜1,测量者透过目镜观察时将看到分划板4被一条或两条阴影边界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分划板4上部较暗,下部较亮。对于单折射率的宝石,明暗分界线对应的分划板的数值即为所测宝石的折射率;对于具有双折射率的宝石,明暗分界线对应的分划板的最高和最低数值的差即为所测宝石的双折射率值。观测完后,按下电池开关即可。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将光源内置于宝石折射仪内部,具有操作简单、结构紧凑,照明效果好,便于使用及携带的特点,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易用式宝石折射仪。
四、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电源部分结构示意图;
五、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折射仪本体、光学系统及照明装置组成。其中照明装置内置于折射仪本体21,主要由电池筒22、电池压盖23、电池开关按钮11、发光二极管9组成;其中电池筒22为一圆柱型,卡设于折射仪本体内,两侧通过电池压盖23与折射仪本体21固定,电池开关按钮11设于电池压盖23一侧,发光二极管9与光学系统中的滤光镜垂直。工作前先将电源12(3×1.5V纽扣电池装入电池筒22内)装好,测量宝石折射率时先将折射油(折射油的折射率要大于待测宝石折射率)均匀涂抹在折射棱镜6工作面上,将待测宝石放置于涂折射油的折射棱镜6工作面上,按下电源开关11,白色发光二极管9点亮,所发出的白色光透过滤光镜8及滤光镜7将白色光转变成波长约为589nm的黄色光(以589nm为中心的窄光带,取589nm为平均值),光线经过折射棱镜6散射后照射到折射棱镜6的工作面与宝石界面上,大于临界角入射的光线发生完全内反射,反射的光线通过折射棱镜的斜面射出,射出的光线通过物镜5聚射到分划板4上,透过分划板4的光线通过场镜3照射到反光镜2进入目镜1,测量者透过目镜观察时将看到分划板4被一条或两条阴影边界分隔成上、下两部分,分划板4上部较暗,下部较亮。对于单折射率的宝石,明暗分界线对应的分划板的数值即为所测宝石的折射率;对于具有双折射率的宝石,明暗分界线对应的分划板的最高和最低数值的差即为所测宝石的双折射率值。观测完后,按下电池开关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桂玉,未经朱桂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79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控振荡器电路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包装的过氧化物配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