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滩涂耕作船体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7977.1 | 申请日: | 2007-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54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刘登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登华 |
主分类号: | B63B35/00 | 分类号: | B63B35/00;A01B1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捷华 |
地址: | 352100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滩涂 耕作 船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滩涂耕作船体,尤其是一种可承载挖掘机等耕作机械于滩涂泥地等软基上作业的船体。
背景技术:
海洋比喻成蓝色田野,孕育着丰富物产,尤其海岸边的滩涂,更是各种生物繁殖生长的温床,如贝壳类的蛏、蚶等软件动物,给人类提供丰富的美味。过去为自然生长,周期长,密度低,产量少,由于需要量大,已发展成人工养殖,为了获得高产,即需对滩涂进行耕作,营造出贝壳类动物最佳的生长环境,但滩涂地貌环境有别于陆地,各种陆上机械设备无法适应滩涂作业,如挖掘机械,其包刮有履带总成、安装在旋转底盘上的动力总成、挖掘机械手和操控室。履带可行走于地质较硬的地面或坡面上作业,挖掘机根据挖掘斗的採挖量,需必要的配重,整体重量大,行走于软基上往往会陷入泥中,无法自拔,使该设置难以适应软基工况,尤其不能适应于河床鱼塘清淤、滩涂挖掘等软基地作业。在不改变挖掘机等陆上机械结构的基础上,如何解决其既可在硬地作业,又能适应滩涂耕作即成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对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运载各种机械设备于滩涂上作业的滩涂耕作船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滩涂耕作船体,其船体由两个浮体、横跨和连接两浮体的甲板组成,载有耕作机械的甲板定位在浮体上部,浮体上开设有锚杆孔,一锚杆穿设其中,锚杆下部系设有钢缆,钢缆另一端缠设在由动力驱动的卷扬机上。船体可承载着耕作机械行走于两垄沟间,而抬高的甲板避免刮擦到养殖区,锚杆可使船体在作业时不被反作用力驱动,影响作业效率。
所述的浮体成长条型结构,并排在甲板的两侧,甲板通过可拆装结构固定在两浮体上。既保证船体可行走于较窄的垄沟里,又可根据垄区的宽度适当进行调整,满足不同垄宽耕作之需。
本实用新型具有构思独特,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扩展普通陆上机械在滩涂泥地作业的范围,尤其适合于滩涂养殖蛏等贝壳类动物时挖垄区之需,以及翻泥、采收等作业,也可作为鱼塘等小范围清淤作业,而无需大型专业挖泥机,给滩涂养殖户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滩涂耕作船体立体分解图
图2滩涂耕作船体立体图
图3滩涂耕作船体仰视立体图
图4滩涂耕作船体后视图
其中
1-浮体 11-锚杆孔 12-锚杆
13-卷扬机 14-导槽 15-刮板
16-钢缆 2-甲板 21-凸条
3-螺栓 4-挖掘机 5-动力
51-破碎滚刀 52-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这是一款承载有耕作机械的船体实例,船体由两个钢板焊接而成的浮体1、横跨和连接两浮体的甲板2组成,甲板2定位在浮体1上部,避让出下部空间,以满足行走于养殖垄区,浮体1成长条型结构,并排在甲板2的两侧,甲板2通过可拆装结构固定在两浮体1上,如采用螺栓3锁固,方便于两浮体1间距的调整。浮体1上开设有锚杆孔11,一锚杆12穿设其中,锚杆12下部系设有钢缆16,钢缆16另一端缠设在由动力驱动的卷扬机13上,通过卷扬机13实现提起锚杆12的目的,锚杆采用钢管等较重之材料制成,靠其自重即可下落插入滩涂中定位,使锚固变得简单。另则,在甲板2上设有限位耕作机构移动的泊位,泊位最为简单的结构即是焊固在甲板2前后的两凸条21,当然也可采用甲板下凹设计,使耕作机械停泊在下凹处,或者其它可以锚固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登华,未经刘登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79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作赝复体的方法
- 下一篇:组合式滑梯与爬梯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