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导纱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8046.3 | 申请日: | 200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05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林天来;张伍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天来 |
主分类号: | D01H13/04 | 分类号: | D01H13/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桃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纺织机械用的自动导纱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纺织机械,在装纱过程中,一般采用手动方式,效率较低;其后,在业间出现一种移动式的自动导纱装置,即,操作员手持移动吹纱器,将纱线吹入风管,顺着风管的路径,实现自动送纱的目的,该方案产生的问题如下:1、吹纱器手持,增加操作员工作难度;2、移动式自动导纱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吹纱器产生的气流是否能很顺利的把纱线送入风管,与操作人员的工作经验有很大关系,因而工作效率无法有效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易于操作并能大大提升生产效率的自动导纱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自动导纱装置,其是设在送纱风管下方,其设有一对准送纱风管口的送风口,该送风口由一气阀控制与此送风口连接的压缩空气相通与否。
所述的导纱装置设有一本体,本体上部一侧纵向设有贯通的套筒,送纱风管是固定在此套筒中,而本体另一侧设有连通压缩空气的进风管道,在本体套筒下部横向设有一容置座,空置座内腔与进风管道相通,容置座侧壁上对准送纱风管口的设有送风口,气阀是设置在该容置座中。
所述的容置座在送风口的外部设有一沉槽。
所述的气阀包括一按钮、一阀筒、一阀芯及一复位弹簧,阀筒是固定在容置座中,其侧壁上设有与送风口相通的通孔,而阀芯前部是穿过阀筒与按钮连接在一起,其后部形成一大于阀筒内径的台阶而可封住阀筒的后端口,复位弹簧一端是顶靠在容置座的后端,另一端是套置在阀芯后部并顶靠在台阶后部。
所述的送风纱管的下部设有一防磨瓷环。
所述的进风管道通过锁固件与压缩空气管密封的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锁固件包括固定座、密封圈及固定扣,压缩空气管是穿过固定座,固定座将其锁固于本体的进风管道上,在固定座与压缩空气管之间设置密封圈,而固定扣是套置于固定座之外并将其扣紧在压缩空气管上。
所述的容置座的前端向上斜向延伸有一导纱杆。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在导纱风管的下部定位设有一对准风管口的送风口,且该送风口与压缩空气管连通并由一气阀控制启闭,实施时,只需轻按气阀即可令送风口对准送纱风管出风以将纱线吹入导纱风管中,如此定位设置的自动导纱装置可令送纱、接纱的动作更加准确而机械化,省却了人工操作经验的限制,因而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局部放大图(自动导纱装置工作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导纱装置设有一本体1,本体1上部一侧纵向设有贯通的套筒11,送纱风管2是固定在此套筒11中,在套筒11中送纱风管2的下部设有一防磨损导纱瓷环21;而本体另一侧纵向设有贯通的进风管道12,该进风管道12上下端是通过锁固件3密封连接压缩空气管4;该锁固件3包括固定座31、密封圈32及固定扣33,压缩空气管4是穿过固定座31,固定座31前部将其锁固于本体1的进风管道1口端,在固定座31与压缩空气管4之间设置密封圈32,固定座31的后部形成渐扩的锥形体,而固定扣33是套置于固定座31之外,并相对固定座31移至其后部时即可将其扣紧在压缩空气管4上,进一步防止压缩空气管4脱落;在本体1套筒11下部横向设有一容置座13,该空置座内腔131与进风管道12相通,容置座13侧壁上对准送纱风管2口设有送风口132,容置座13在送风口132的外部设有一沉槽133;在容置座13前端向上斜向延伸有一导纱杆134,在容置座13中设有一气阀5控制送风口132连接的压缩空气相通与否。
该气阀5包括一按钮51、一阀筒52、一阀芯53及一复位弹簧54,阀筒52是固定在容置座13内腔131中,其侧壁上设有与送风口132相通的通孔521,而阀芯53为一阶梯形杆体,其前部是穿过阀筒52与按钮51连接在一起,按钮51与阀筒52内壁呈密封活动配合,而阀芯53后部形成一大于阀筒52内径的台阶531而可封住阀筒52的后端口,为增加密封性可在台阶531上进一步套置一密封圈532;复位弹簧54一端是顶靠在容置座13的后端,另一端是套置在阀芯53后部并顶靠在台阶531后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天来,未经林天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80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电油井及管线伴热装置
- 下一篇:开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