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把手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8103.8 | 申请日: | 200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57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建宏 |
主分类号: | B62K21/26 | 分类号: | B62K21/2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国庆 |
地址: | 361006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及自行车的部件。
背景技术
现有摩托车车把或自行车车把的两端安装的车把手均采用硬质的材料制成的筒状体或管状体。使用者驾驶摩托车或自行车出行,长时间握持这种硬质的车把手会感觉手部不舒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手感舒适的车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车把手,硬质材料制成的管状把手本体的外周表面上设置一个沿把手本体轴线方向延伸的环形凹槽;一个柔性管状胶套扣合在该环形凹槽的外周;把手本体环形凹槽的边缘处与该胶套的边缘处对应地设置环形密封槽与环形密封凸棱组合的密封机构;该胶套的内表面与该把手本体环形凹槽的表面之间填充可塑性胶体。柔性胶套和可塑性胶体可以自动适应使用者握持车把手的手形,使得使用者的手部感觉舒服。
优化的实施结构中:所述的密封机构包括在把手本体环形凹槽两端分别设置的环形密封凸棱和胶套两端向内延伸的环形凸起部上分别设置的环形密封槽;胶套两端环形凸起部的环形密封槽分别卡套把手本体对应的环形密封凸棱。利用胶套的环形密封槽与把手本体的环形密封凸棱组合的密封机构防止可塑性胶体泄漏。
进而:所述把手本体环形凹槽两端的环形密封凸棱之间有夹角,且胶套两端环形凸起部的环形密封槽之间有对应的夹角。利用密封机构的夹角防止柔性胶套松脱和转动并可提高密封性能。
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所述把手本体的内侧端安装硬质材料制成且开有过孔的内护手,把手本体的外侧端安装硬质材料制成且外侧封闭的外护手。把手本体的两端设置内、外护手既可以防止使用者的手从胶套滑脱;又可以利用内、外护手夹住胶套的两端,增加密封机构的密封性能。
在推荐的实施例中:所述把手本体的两个端头分别设有卡头;内护手的过孔外侧设置开有卡槽的插孔,把手本体的内侧端头插接在内护手的插孔中,把手本体的内侧端头的卡头卡在内护手插孔的卡槽中;外护手的内侧设置开有卡槽的插孔,把手本体的外侧端头插接在外护手的插孔中,把手本体的外侧端头的卡头卡在外护手插孔的卡槽中。利用把手本体两端的卡头卡接内、外护手,安装简便而且牢固。
本实用新型车把手,利用硬质材料制成的管状把手本体的外周表面上的环形凹槽设置柔性管状胶套封闭可塑性胶体,自动适应使用者握持车把手的手形,改善使用者手部的感觉。即使使用者长时间驾驶摩托车或自行车,手也不易疲劳。柔性胶套的色彩种类多,外形也可随意按美观和实用的要求做出适当的选择。它的结构简单,附加成本低,易于为制造商和使用者接受。利用环形密封槽与环形密封凸棱组合的密封机构防止可塑性胶体泄漏,提高使用的耐久性。用胶套两端环形凸起部的环形密封槽分别卡套把手本体对应的环形密封凸棱,对环形凹槽的两端进行密封,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利用密封机构的夹角提高密封性能并防止柔性胶套松脱和转动,以及在把手本体的两端分别安装内、外护手防止手滑脱并夹住胶套。所以本实用新型车把手使用效果好,美观而且结构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把手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把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把手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实施例中胶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实施例中胶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实施例中内护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实施例中内护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实施例中外护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实施例中外护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车把手是在摩托车车把或自行车车把的两个管端头处成对地对称安装使用的。我们取其中的一个作为实施例进行说明,与之对称的另一个则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车把手优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如图1所示。该车把手由硬质的把手本体1、柔性的胶套2、可塑性的胶体3、硬质的内护手4和硬质的外护手5组成。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如图2所示。把手本体1和胶体3隐藏在胶套2、内护手4和外护手5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建宏,未经陈建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81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直流电机的校动平衡结构
- 下一篇:光电倍增管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