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导体泵浦的腔内倍频激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08219.1 | 申请日: | 200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46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民;吴砺;郑伟;杨建阳;黄有义;胡企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3/08 | 分类号: | H01S3/08;H01S3/109;H01S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14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导体 倍频 激光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片式半导体泵浦的腔内倍频激光器。
背景技术
微片式腔内倍频激光器已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泵浦腔内倍频绿光激光器中,常见的结构如图1所示,微片激光器由激光增益介质11Nd:YVO4和倍频晶体12KTP光胶或胶合或深化光胶为微片1,微片1的两端面镀上高反膜形成激光腔,这样结构是可通过大片制成切成小片,其成本大幅降低,而且为平平腔结构,激光腔无需调整,易于大规模生产。但这种结构有局限性,其激光腔是通过热透镜形成稳腔,所以泵浦光源在调制状态下,尤其在低频调制时,激光输出上升沿时间较长,在横切面尺寸较小时,其长度有限,这样限制它在较高功率激光腔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靠热透镜形成稳腔的半导体泵浦的腔内倍频激光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腔内倍频激光器包括激光增益介质与倍频晶体胶合成微片或激光增益介质、倍频晶体与光学材料胶合成微片,其中微片的一端面镀有激光腔膜层,另一端侧设有一片激光腔片或者微片的两端侧分别设有激光腔片。
所述的一片或两片激光腔片与微片分立。
当激光腔长不要很长且不需要调整时,一片或两片激光腔片与微片胶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自己形成稳腔结构,不需要靠热透镜形成稳腔,因而调制上升沿较快,同时采用腔片与微片分立,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腔长,可以应用于较高功率激光腔设计中,还保持了通常微片式激光器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减少了调整环节。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图1是现有微片式腔内倍频激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腔内倍频激光器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腔内倍频激光器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腔内倍频激光器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腔内倍频激光器包括激光增益介质11与倍频晶体12通过光胶或深化光胶胶合成微片1或激光增益介质11、倍频晶体12与光学材料13通过光胶或深化光胶胶合成微片1,其中微片1的一端面镀有激光腔膜层S1,另一端侧设有一片分立的激光腔片2,激光腔片2上都有激光腔膜层S2。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腔内倍频激光器的微片1的两端侧分别设有分立的激光腔片2、3,分立的激光腔片3、2上分别镀有激光腔膜层S1、S2。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腔内倍频激光器,当激光腔长不需太长,并且不需要调整时,腔片2与微片1通过光胶或深化光胶胶合为一体。
上述激光增益介质11、倍频晶体12与光学材料13的排列次序可按设计要求自由排列组合。光学材料13是指波片、平行棱镜、晶体平片、平行平片以及楔角片组等之一或一个以上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未经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82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门弧形柜组装结构
- 下一篇:调料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