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升降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8226.1 | 申请日: | 200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35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龙;帅智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爱龙;帅智霆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30000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升降 深井 侧吸强排式 油烟 灶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升降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日用灶具,抽油烟机领域,油烟的过滤和排出问题因现代居室的密闭性的改善和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的提高而见重要。有的居室虽装有抽油烟机,仍有烟气弥漫、气味浓重。更有甚者,有的家庭炊事者还出现厌食、疲劳、纳呆、发胖等。经研究发现,此乃长期接触食用脂肪、变性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热分解物所致,给人体建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油烟的空间扩散面至排出装置的吸收面的距离为“油烟自由扩散高度H”。经研究发现,油烟自由扩散高度H相关值的高低对油烟的排出效果的影响甚大。油烟自由扩散高度H愈小,则油烟排出效果愈佳。
通常把抽油烟机分为上排风式、侧排风式、下排风式三类,对于上排风式抽油烟机,其典型代表为比较先进的深吸型排油烟机;对于侧排风油烟机,其典型代表为比较先进的侧吸挂壁型抽油烟机和立式排油烟柜;对下排风式抽油烟机,其典型代表则为下排风抽油烟机一体灶。
深吸型抽油烟机,其典型结构为将风机水平设置,且在此风机的吸风口处,辅以深井式导风管。
下排风抽油烟一体灶,其经典结构为在灶具上方的侧壁上装有吸风箱体,再辅以导风管,下侧辅以风机等构成深井侧吸型抽油烟系统。风机水平放置在一体灶的底部。
现有除油烟机的问题在于:有的油烟自由扩散高度H过大(通常为H=30——100cm),油烟在其扩散空间中随意扩散,造成严重的污染;有的油烟自由扩散高度虽小(可达H约1cm),然而由于原理和技术上的不成熟,缺乏实用性。本电动升降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的油烟扩散高度H可在1cm——40cm之间电动调节。使得此等类型的抽油烟机较传统式的平板式抽油烟机有较大的改进,然而彻底解决厨房油烟的排出尚距甚远。
总之,已有的排油烟机,广泛地存在着噪声大、高功耗、低效果的缺点,无法彻底解决油烟污染问题。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升降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升降机构,可以调节导风管高度和吸风口位置,使油烟排除更彻底,而且结构简单、紧凑,噪声小和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升降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包括灶具总成和具有导风管、风机的除油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一端部设有吸风口,导风管另一端部伸入风机进风口,所述导风管由一升降机构驱动调节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升降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采用升降电机,可以调节导风管高度和吸风口位置,具在所述吸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因气流运动而形成的气流压力场与油烟的扩散场的叠加场中,油烟粒子沿一相对于油烟扩散曲线进入油烟吸入口,这样,油烟粒子即被吸入吸风口、导风管内,而与外界环境空间相隔绝,并经过滤后排出,从而实现干净彻底的排除油烟污染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升降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排油烟效果彻底干净、噪声小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升降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示意图,其中,1灶具总成,2导风管,3风机,4排风管,5升降电机,7滑轨,8油烟过滤网,9油烟沉淀容器,10吸风口,11出油口,12挡风板,13导油管。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升降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使用状态图,6油烟。
具体实施方式
运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升降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进行排除油烟工作。油烟通过吸风口被吸入导风管,并通过风机底部的导油管进入油烟沉淀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由电机驱动,所述导风管与滑轨配合滑动;吸风口位置高于锅灶油烟的扩散平面。
吸风口和风机进风口处设有防火、消声的油烟过滤网。
风机水平平行向上设置在深井侧吸强排式除油烟灶具底部或其它部位,所述风机底部设有的疏油管与油烟沉淀容器相连,油烟沉淀容器上还设有出油口。
吸风口有若干个,水平布置或上下叠置。
导风管上部设置有可折叠的档风板,所述档风板可设置控制器及照明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爱龙;帅智霆,未经王爱龙;帅智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82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