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充电夹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08332.X | 申请日: | 200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44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戴增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增实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车世伟 |
地址: | 362000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充电夹,其用于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背景技术
公知的蓄电池充电夹一般包括两个中部铰接的活动片,位于铰接部分一侧的所述两活动片之间设有张紧弹簧,而两活动片的另一端其相邻侧设锯齿状夹头,使用的时候,把其中的一个活动片与充电电源连接,撑开充电夹并使其紧紧夹住蓄电池的充电柱从而实现充电过程。公知的前述充电夹其两个活动片一般由金属薄板冲压成型,通过对其表面进行电镀处理后即进行张紧弹簧安装,然后在手指按压那一侧设置一层绝缘材料如塑料外壳即为成品。使用中发现,公知的充电夹存在如下不足:
1.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挥发出来的酸性气体会腐蚀两活动片,致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2.受酸性气体腐蚀作用产生的铁锈进入蓄电池内部导致蓄电池自放电,从而降低蓄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
3.张紧弹簧受到酸性气体腐蚀后弹性降低或消失,导至充电夹与充电柱接触不良,这样两者接触部分在开关合上或断开瞬间容易产生火花烧坏充电柱甚至引起爆炸,轻者造成蓄电池损毁,重者造成工伤事故。
专利号为ZL200720008061.8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新型充电夹,其由两块“S”型弹性片、导线及夹持头组成,所述两块“S”型弹性片背靠背交叉设置,两块“S”型弹性片的一端一体相连形成固定端,位于固定端附近的所述两块“S”型弹性片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导线密封设于其中一块“S”型弹性片中,夹持头设于其中一块“S”型弹性片的自由端且其与导线的一端连接,导线的另一端设于“S”型弹性片固定端附近用于与充电电源连接。该种充电夹根本上解决了充电夹的腐蚀问题,大大延长充电夹的使用寿命。但是对于大容量的蓄电池来说,由于充电电流大,要求充电夹的夹持力相应较大,这样在手动按压该充电夹时显得费劲。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时省力方便的改进的充电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改进的充电夹,其由两块“S”型弹性片、导线及夹持头组成,所述两块“S”型弹性片背靠背交叉设置,两块“S”型弹性片的一端一体相连形成固定端,位于固定端附近的所述两块“S”型弹性片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导线密封设于其中一块“S”型弹性片中,夹持头设于其中一块“S”型弹性片的自由端且其与导线的一端连接,导线的另一端设于“S”型弹性片固定端附近用于与充电电源连接,所述两块“S”型弹性片位于支撑板附近分别设有开槽,两块助力片的一端分别由外向内穿过所述开槽且其末端与相对侧的“S”型弹性片铰接,且两块助力片中部互相铰接。
上述改进的充电夹,所述两块“S”型弹性片及支撑板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背靠背设置的“S”型弹性片在支撑板的作用下其自由端具有紧密贴合在一起的趋势,当其用于大容量蓄电池充电时,为保证夹持头与充电柱良好接触,一般把支撑板的强度设置得较大,此时通过在两块助力片的末端施加压力可以轻易地把充电夹撑开,不仅操作时省力方便,而且夹持头与充电柱接触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另一视角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3是图2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在专利号为ZL200720008061.8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新型充电夹的基础上所做的改进,其目的主要是减轻充电夹操作过程中的劳动强度,相信仔细阅读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至图3,实施例公开一种改进的充电夹,其包括“S”型弹性片1、“S”型弹性片2、导线3、夹持头4、夹持头5、支撑板6、助力片7、助力片8组成,所述“S”型弹性片1及“S”型弹性片2背靠背交叉设置,“S”型弹性片1的一端与“S”型弹性片2的一端一体相连这里定义为固定端12,定义各“S”型弹性片相对固定端1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11及自由端21,位于固定端12附近的所述“S”型弹性片1与“S”型弹性片2之间设有支撑板6,所述“S”型弹性片1、“S”型弹性片2及支撑板6是由合成111塑料一体成型制得。所述“S”型弹性片1与“S”型弹性片2的自由端11及自由端21附近分别设有止位挡板13及止位挡板23以防止两块“S”型弹性片由于固有的弹性作用从交叉状态过度回弹到成型后的状态,所述止位挡板13及止位挡板23分别与对应侧的“S”型弹性片一体成型。所述导线3密封设于“S”型弹性片1内且其两端分别位于自由端11及固定端12附近,夹持头4由含锡4%~21%,含锑4%~17%的铅基合金成型制得,夹持头4一侧埋设于自由端11内且与导线3可靠的电连接,且该电连接部分由“S”型弹性片1密封在内部从而避免与酸性气体接触,位于固定端12附近的导线3用于与充电电源连接,其结构与背景技术公开对应部分的结构相同。夹持头5设于“S”型弹性片2的自由端21上并与夹持头4相配合用于紧紧地夹住蓄电池的充电柱保证充电过程顺利进行。“S”型弹性片1及“S”型弹性片2上位支撑板6附近分别设有侧视图呈“7”字型的开槽14及开槽24,所述“S”型弹性片1及“S”型弹性片2的中部内侧分别设有铰接座15及铰接座25,助力片8的一端由外向内穿过开槽24并与“S”型弹性片1上的铰接座15铰接,助力片7的一端由外向内穿过开槽14并与“S”型弹性片2上的铰接座25铰接,所述助力片7中部设有开孔,所述助力片8中部设有转轴82,所述转轴82可转动在设于开孔中,从而所述助力片7与助力片8通过开孔与转轴82的配合相互铰接。充电的时候,只要在两个助力片的末端施加压力,即可轻易地使两个夹持头分开用于夹持住充电柱,操作省力方便,夹持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增实,未经戴增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83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婴幼儿裤
- 下一篇:一种带有防爆充电装置的热水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