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指纹防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8398.9 | 申请日: | 200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94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冬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冬晓 |
主分类号: | B62H5/00 | 分类号: | B62H5/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水娣 |
地址: | 3627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指纹 防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防盗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摩托车防盗装置大多采用粗大的机械锁,其使用不便且防盗效果较差,偷盗者只要使用大力钢筋剪钳便可轻松地剪断机械锁,盗走摩托车。目前摩托车防盗装置主要采用遥控电门锁和震动报警进行防盗,这相对于机械锁给偷盗者增加了盗窃难度,但这种防盗装置仍不可靠,如果偷盗者切断报警器电路,或直接短路电门锁线路,都可以轻松地发动摩托车进行偷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盗效果较好的摩托车指纹防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摩托车指纹防盗装置,包括电源部分、用于接收的操作者的指纹图象信息并进行指纹识别的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摩托车点火开关控制电路和摩托车点火辅助开关,由上述电源部分为整个防盗装置提供电源,上述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上述摩托车点火开关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上述摩托车点火辅助开关串接于摩托车点火线路中由上述摩托车点火开关控制电路控制通断。
上述摩托车点火开关控制电路、上述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安装于摩托车的前储物箱内,上述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的指纹采集头由摩托车的前储物箱的箱盖露出来。
上述电源部分由摩托车电门电源提供。
上述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采用SecuGen FDA01集成电路。
上述摩托车点火开关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和继电器,上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在上述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的输出端,上述继电器连接在电源与上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
上述摩托车点火辅助开关为上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当摩托车电门锁打开时,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和摩托车点火开关控制电路得到工作电源,便可通过露在摩托车的前储物箱的箱盖外的指纹采集头进行指纹采集,当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采集到操作者的指纹图象信息以后,就将操作者的指纹信息与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内储存的指纹数据进行比较,比较结果相符就输出信号推动摩托车点火开关控制电路工作,从而接通摩托车点火辅助开关,此时按下摩托车点火开关摩托车就能启动,反之,比较结果不相符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就不发出信号,摩托车点火开关控制电路不工作,摩托车点火辅助开关呈断开状态,摩托车就无法启动,从而达到摩托车防盗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只有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内储存的指纹信息的拥有者才有权限接通摩托车点火线路,即使偷盗者直接短路电门锁线路也仍需指纹确认才能接通摩托车点火辅助开关,若没有经过指纹确认,还是无法接通摩托车的点火线路,防盗效果较好。且本实用新型仅包括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和只控制点火线路通断的摩托车点火开关控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安装时不破坏摩托车的电路,可与摩托车上常见的遥控报警器共同使用,在本防盗装置出现故障不工作时还可用遥控报警器的启动功能启动车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2为图1中摩托车点火开关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摩托车指纹防盗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由摩托车电门电源引出的为整个防盗装置提供5V、12V电源的电源部分1、用于接收操作者的指纹图象信息并进行指纹识别的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2、摩托车点火开关控制电路3和串接于摩托车点火线路中的由摩托车点火开关控制电路3控制通断的摩托车点火辅助开关4。
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2采用SecuGen FDA01集成电路,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2和摩托车点火开关控制电路3安装于摩托车的前储物箱内,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2的指纹采集头露在摩托车的前储物箱的箱盖外。
如图2所示,摩托车点火开关控制电路3包括电阻R、三极管Q、二极管D和继电器J,电阻R并接于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2的两个输出端之间,NPN三极管Q的基极连接在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2的一个输出端、发射极连接在指纹采集验证脱机模块2的另一个输出端,继电器J的线圈和二极管D并接在12V电源与三极管Q的集电极之间。摩托车点火开关4为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冬晓,未经周冬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83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