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过滤香烟的烟气的水烟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8589.5 | 申请日: | 200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56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旭 |
主分类号: | A24F1/30 | 分类号: | A24F1/30;A24F13/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惠春;黄国强 |
地址: | 361009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 香烟 烟气 水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烟具制造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简易的过滤香烟或水烟之烟气的水烟瓶。
背景技术
许多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喜欢抽水烟,水烟的好处在于能有效减少烟雾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焦油等有害物对吸烟者与周围人群的危害,但,为何水烟具的使用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而使用?究其原由,其一有,即由于目前市场上水烟烟具的市场售价相对于大多数收入较低的农民来说相对较贵,购买力的原因限制了水烟的推广使用;其二有,水烟具携带不便;其三有,水烟具既然又不便宜,携带时就更怕丢失带来经济损失,其四有,为了便于观察烟壶(或烟斗)中过滤水的颜色,许多烟壶(或烟斗)都采用玻璃瓶材质,这样,使用不慎容易打破。
假如水烟具的制造成本能够大幅度降低,甚至,降低到可以一次性使用,则吸烟者可以随时购买,就不用考虑丢失问题,这样必然会极大提高水烟具的使用率,即可极大降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传统水烟具的结构包括有:装盛过滤水的烟壶(或烟斗)、放置水烟或香烟的插烟管、吸烟之烟嘴及进气管。如图4、5、6所示的各种烟具,但不论哪一种水烟具之结构,都存在有一个共同结构:烟壶(或烟斗)上单独设置有吸烟之烟嘴,并且许多烟壶(或烟斗)都采用玻璃瓶材质,即增加制造成本,也就限制了吸烟者外出时携带,降低了水烟的使用率。
多年来,一直沿袭着这种不合理的设计,没有对其进行改进,为此,才有本实用新型产生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的过滤香烟或水烟之烟气的水烟瓶,其进气管与吸烟之烟嘴两者和二为一,设计结构简洁、思路新颖。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简易的过滤香烟或水烟之烟气的水烟瓶,包括一塑料瓶,适当高度开设一侧孔;一烟气管,一端插入水瓶之侧孔中,并延伸于瓶底;一插烟管,套设于烟气管另一端,与烟气管之间采用密闭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塑料瓶可以采用任何矿泉水瓶制造。
进一步的,所述的插烟管与烟气管之间采用的密闭连接方式可以是烟气管外与插烟管插接处缠绕多层胶带。
进一步的,所述的烟气管与水瓶之侧孔连接处打上胶水,烟气管可以为不可折之硬塑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的烟气管与水瓶之侧孔连接处打上胶水,烟气管可以为可折之软塑材质。
本实用新型之水烟具,由于其中之塑料瓶可以采用任何矿泉水瓶制造,即可以采用回收的透明的矿泉水瓶来直接充当塑料瓶,以及日常生活之吸管来直接充当水烟具中的烟气管,故,成本非常低廉,即可以连续使用,也可以一次性使用。
吸烟时,人嘴对着矿泉水瓶原有之瓶口,该瓶口起到两点作用,一是作为水烟具之烟嘴的功能使用;二是作为水烟具之进气管的功能使用。
本实用新型可以用来抽水烟,也可以用来抽旱烟既普通的香烟。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使用人携带传统水烟具时,因担心丢失或损坏而不愿外出时携带的缺点,吸烟者还可以临时自己动手制作,并可以一次性使用,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烟气管为可折叠之软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携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已有技术(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已有技术(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已有技术(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简易的过滤香烟或水烟之烟气的水烟瓶,包括一塑料瓶(1),设有一瓶口(10),所述的塑料瓶可以采用任何矿泉水瓶制造;于塑料瓶(1)适当高度开一侧孔(11);一烟气管(2),采用日常生活之吸管来制造,一端插入塑料瓶之侧孔(11)中,并延伸于瓶底;一插烟管(21),穿设于烟气管(2)另一端,与烟气管(2)之间采用密闭连接,插烟管(21)与烟气管(2)之间采用的密闭连接方式可以在烟气管(2)外与插烟管(21)插接处缠绕多层胶带(22),并,所述的烟气管(2)与塑料瓶(21)之侧孔连接处打上定位与密封用胶水。如图1所示,烟气管(2-2A)可以为不可折叠之硬塑。如图2所示,烟气管(2-2B)还可以为可折叠之软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旭,未经张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85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轮摩托车液体循环冷却散热系统
- 下一篇:汽车后桥总成前横梁制造专用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