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轮轮辋滚型机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08773.X | 申请日: | 200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02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赖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建辉 |
主分类号: | B21D22/14 | 分类号: | B21D22/14;B21D53/30 |
代理公司: | 福州展晖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天凯;张炜星 |
地址: | 363000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轮辋滚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特别是一种车轮轮辋滚型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一件式车轮轮辋滚型机,其上、下滚轮驱动的动力一般是利用 液压马达,也有少数采用机械变速机构作为动力驱动,工作过程中,由于滚轧 工作面相对上、下滚轮之间的中心面的距离始终在变化,因此,上、下滚轮的 接触直径也在时刻发生变化,为保持滚轮接触面的线速度相等,因此,需要在 瞬间不断改变两轴的转速,实现差速转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滚型机,上、 下滚轮的传动各自独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只能通过分别调整以适应接触直 径的变化,这样,调整的滞后性较严重并且难以实现理想的差速,常常引起工 作外表滚伤及模具磨损快的现象,且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发明构成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差速调整及时而且理想,同 时又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车轮轮辋滚型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车轮轮辋滚型机,包括机体、上滚轮、下滚轮和动力机构,其结构要点为: 还包括一种差动轮系,动力机构与差动轮系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差动轮系的动 力输出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滚轮连接,动力输出的另一端与另一滚轮传动连接。
这样,使车轮轮辋滚型机的上、下滚轮通过差动轮系进行联动,实现上、 下两滚轮在等转矩的情况下,产生差速转动。从而保持上、下滚轮接触面线速 度始终相等,差动效果灵敏,及时,无滞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同时,由 于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两滚轮线速度相等,减小了两滚轮因线速度不等 而产生的滑动摩擦,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工件表面的划伤,而且因工作 时无滑动摩擦阻力,能耗降低,工作效率提高。
本实用新型可以具体为:
所述的差动轮系是一种车用差速器。
直接利用现成的通常装在汽车后轴上的差速器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差动轮系 进行使用,简便实用、成本低廉。
还包括减速器,减速器连接于动力机构与差动轮系之间。
这样,将动力机构输出的动力通过减速器的减速传递至差动轮系,从而获 得低速的输出动力。
所述的差动轮系动力输出的另一端通过一种传动机构与另一滚轮传动连 接。
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一对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和联轴器,其中一个齿轮与 差动轮系连接,另一个齿轮通过联轴器与滚轮连接。
所述联轴器为万向联轴器。
这样,由于上滚轮和下滚轮为相互平行的轮轴,因此,通过齿轮的传动将 差动轮系的其中的一个输出动力传送至滚轮上,并使传动齿轮通过万向联轴器 与滚轮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利用差动轮系实现两滚轮 的差速转动,差动效果灵敏,及时,无滞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同时,在工 作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两滚轮线速度相等,减小了两滚轮因线速度不等而产生 的滑动摩擦,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工件表面的划伤,而且因工作时无滑 动摩擦阻力,能耗降低,工作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体 2上滚轮 3下滚轮 4差动轮系 5传动机构 51传动 齿轮 52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最佳实施例:
参照图1,车轮轮辋滚型机,包括机体1、上滚轮2、下滚轮3和动力机构, 还包括差动轮系4和传动机构5,差动轮系4是一种车用差速器,动力机构为 一种电机,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一种减速器与差速器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差速器 动力输出的一端与上滚轮2连接,另一端通过传动机构5与下滚轮3连接,传 动机构5包括一对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51和联轴器52,其中一个齿轮与差速 器连接,另一个齿轮通过联轴器52与下滚轮3连接,联轴器52为万向联轴器。
本实用新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建辉,未经赖建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87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摆线针轮减速器针齿转速测量方法
- 下一篇:生物碟片检测的驱动装置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