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电厂煤列牵引钢绳拉换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0595.4 | 申请日: | 200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2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辛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辛会强 |
主分类号: | F16G11/02 | 分类号: | F16G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28000***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电厂 牵引 钢绳拉换 卡具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即一种火电厂煤列牵引钢绳拉换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火力发电厂多以煤炭为原料进行能量转换。由于煤炭的用量大,需要用专用列车通过专用线运送,一般的专列应有40-50节车皮组成。在列车到达厂区以后,要采用前牵式重车铁牛系统将整列装有原煤的列车牵引到指定位置。该系统主要由铁牛本体、卷扬驱动装置、滑轮组、钢丝绳等主要部件组成,其中钢丝绳的日常维护和更换的工作量较为繁重。重牛牵引系统采用的钢丝绳型号一般为Φ47.5mm,单根长度一般在130-150m之间,单位重量一般在10kg/m左右,单根总重在1.5吨左右,总重量5吨左右。通常情况下每隔15天左右,要对钢丝绳进行适度拉紧,使钢丝绳保持合适的垂度。每隔3-4个月就要对损坏的钢丝绳进行更换。在进行钢丝绳的日常拉紧和更换工作中,要用钢丝绳卡扣对钢丝绳进行锁紧后再进行牵引,这种作业方式不仅需要频繁的拆卸钢丝绳卡扣,而且还会因卡扣与钢丝绳接触面积小,造成钢丝绳挤压损伤。同时还会因摩擦力小而造成卡扣滑动,降低作业效率。正常工作条件下,采用上述方式进行一次钢丝绳的拉紧工作需要6-8人,连续工作4-6小时,更换一根钢丝绳需要25-30人,连续工作9-10小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钢丝绳损伤,且装卡方便,工作稳定,可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工时,节约工作成本的火电厂煤列牵引钢绳拉换卡具。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火电厂煤列牵引钢绳拉换卡具,其特点是:这种卡具有一个管状的壳体,壳体下侧壁沿管孔轴线方向开有滑槽,上侧沿管孔径向开有与管孔相通的螺孔,另有下段带有螺纹的的杆状顶丝与螺孔相配合,顶丝的上部装有手柄,在壳体的管孔上部有一块可沿管孔轴向抽拉的压板,压板下侧面有与钢丝绳表面相配合的弧槽,管孔下部有一块可沿管孔轴向抽拉的托板,托板上侧面为与钢丝绳表面相配合的弧面,托板下侧固连一个挂钩,挂钩向下经壳体下侧的滑槽伸出壳体之外。工作时将钢丝绳穿于壳体的孔内,再将压板和底座装入壳体,置于钢丝绳上下两侧,将夹具调整到钢丝绳的合适位置后,旋动手柄带动顶丝将压板与底座之间钢丝绳锁紧,并通过挂钩与外接驱动设备相连,即可完成钢丝绳的拉紧或更换工作。
所说的管状的壳体是一个方管,所说的螺孔有两个,开在方管的上侧面,螺孔的轴线与方管管孔的轴线相垂直且与管孔相通,两螺孔之间的方管上侧壁上开有一个观察孔,在方管的后端下部开有内凹的卡槽。
所说的托板的主体呈板状,其上侧面的弧面为圆弧面,圆弧面的轴线与方管管孔轴线相平行,圆弧面上设有与钢丝绳表面相配合的螺纹,托板下侧设有凸台,凸台与所说的方管下侧壁上的滑槽滑动配合,凸台下侧面前部开有凹槽,凹槽与挂钩的钩背相固连,托板的后段两侧均设有向外的卡台,卡台与所说的壳体后下部的卡槽滑动配合。
所说的压板的上侧面上开有浅槽,浅槽宽度大于所说的顶丝下端的直径。
所说的顶丝的上部沿顶丝径向开有通孔,所说的手柄呈杆状,杆径与通孔滑动配合并穿过通孔。
采用上述方案制成的卡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既能够对钢丝绳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又可以减少钢丝绳的损伤,提高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并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缩短了车皮的停占时间,较好的解决了现有火电厂煤炭列车牵引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这种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是这种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4是这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这种实施例的部件壳体的主视图;
图6是这种实施例的部件壳体的左视图;
图7是这种实施例的部件壳体的俯视图;
图8是这种实施例的部件托板的主视图;
图9是这种实施例的部件托板的左视图;
图10是这种实施例的部件托板的俯视图;
图11是这种实施例的部件压板的主视图;
图12是这种实施例的部件压板的左视图;
图13是这种实施例的部件顶丝的主视图;
图14是这种实施例的部件手柄的主视图;
图15是这种实施例的部件挂钩的主视图;
图16是这种实施例的部件挂钩的左视图;
图17是这种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可见:壳体1,托板2,压板3,顶丝4,手柄5,挂钩6,管孔7,螺孔8,观察孔9,卡槽10,滑槽11,凸台12,弧面13,卡台14,凹槽15,浅槽16,弧槽17,通孔18,丝头19,钢丝绳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辛会强,未经辛会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05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粉机的填粉机构的模具结构
- 下一篇:一种奇拉西酮中间体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