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0721.6 | 申请日: | 2007-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61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发;孙志刚;陈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发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F2/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28000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介入 夹持 保护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即一种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
背景技术
血管介入手术是通过血管把诊断或治疗物品放入血管病变处,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微创手术。常见的心血管介入手术是经皮下在股动脉或桡动脉上刺孔,再送入造影剂或者矫形支架,对心血管狭窄性病变进行强制修复。介入技术诊断确切,治疗彻底,创伤轻微,是目前诊断和治疗心脑血管狭窄性病变,特别是冠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病变的先进技术。在手术过程中,为了导入气囊支架等器材,需要先把一种细长的导引导丝在透视下送入心血管患部。导丝在行进过程中,必须轻柔渐进,并且时进时停,进退得当。否则会影响手术进程,甚至刺破血管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在手术时,需要由助手牵拉导丝,配合主要医生进行操作。可是,由于导丝很细很滑,一般直径小于0.4mm,操作人员手戴手套,手套上还会沾有造影剂、血等比较润滑的介质,手术台上还有光滑的塑料,因而很难长时间的抓住并准确控制导丝,松动、冒进以及突然缩回的情况时有发生,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因素。尤其是在多支导丝同时介入的复杂手术中,导丝的牵拉和管理难度更高,发生事故的几率也相应增加。虽然,在术前都已经作好各种应急准备,可是,采用应急措施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风险,必须尽量避免。此外,现有导丝往往会与床面等处接触,有时还会崩甩到附近,增加污染的机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手工操作的负担,准确控制导丝动作,减少导丝污染机会的器械。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其特点是:这种器械的主体是由两块能够进行开合动作的硬质构件组成的可夹持导丝的卡具,在卡具上设有与手术台架相联系的连接机构。
所说的手术台架是手术台。
所说的卡具是两个相对且中部由转轴铰链的硬质杠杆,转轴一侧的杠杆是由弹簧推压的手柄,另一侧的杠杆是相对挤压的卡头,一支杠杆的手柄部位是连接手术台架的连板。
所说的连板通过螺栓与手术台架相连。
所说的连板是装在一个滑道上,且与滑道滑动配合,滑道与手术台架相连。
所说的连板是通过上轮和下轮与滑道相连接,滑道两端与手术台架的一侧相连接。
所说的连板向上伸展后再向一侧弯折,形成一个竖立段和一个水平段。
所说的连板竖立段分成两部分,之间由一个竖立的套管相接,一部分连板与套管相固连,另一部分连板是插入套管,且可在套管中滑动的调高杆,套管的一侧有水平的螺孔与锁定扳手相配合。
所说的连板竖立段和水平段之间由一个水平的套筒相连接,套筒固连在竖立段调高杆的上端,水平段连板是插入套筒的调长杆,在套筒上侧有一个竖立的螺孔与锁定手柄相配合。
所说的卡具是两个相对的由丝杠串联的滑块,其中一个滑块设有与丝杠相配合的丝孔,另一个滑块与丝杠的端部转动连接,在丝杠的另一端装有摇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可以把导丝以适当的力度夹持起来,既能抽拉,又不能乱动,从而可以代替或者减轻人力控制的负担,会保护导丝避免污染,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等特点,对于血管介入手术的普及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第一种实施例放大的工作状态图;
图5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使用情况示意图;
图6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7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是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9是第二、三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10是第三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主视图;
图11是第三种实施例的使用情况示意图;
图12是第四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3是第四种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14是第五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中可见:卡具1,卡头2,转轴3,手柄4,弹簧5,连板6,台架7,螺栓8,导管9,球囊导管10,导丝11,凸台12,下轮轴13,下轮`14,滑道15,上轮轴16,上轮17,制动器18,长孔19,凸轮20,制动手柄21,调高杆22,锁定扳手23,套管24,套筒25,锁定手柄26,调长杆27,连轴板18,丝杠29,摇把3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发,未经杨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07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六氟环氧丙烷连续生产的工艺
- 下一篇:氨基酸氮肥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