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蒸汽空冷式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1609.4 | 申请日: | 2007-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24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杨连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连吉 |
主分类号: | F28B1/06 | 分类号: | F28B1/0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曹若材 |
地址: | 116023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空冷式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环保设备,能消除用汽设备如疏水箱、除氧器、蒸汽管道对空排气产生的闪蒸汽,特别适用于在没有其它冷源情况下和分散在各处的用汽设备,以空气作为冷源,将的闪蒸汽凝结成水的空冷式蒸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用汽设备都需要对空排气,同时一些用汽设备的乏汽也需要排放,所产生的闪蒸汽会造成白色的热污染和能源的浪费,有些用汽设备比较分散或远离水源,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很好的回收方法,或没有足够的冷源将其凝结回收,只好白白地对空排放,既造成大量的热能浪费,又对周围环境造成热污染;尤其在冬季,跑、冒、滴、漏的水雾在建筑物上凝结成冰,造成墙体的腐蚀或压塌建筑物,或蒸汽在空中像“小白龙”一样飘来飘去,不仅影响环境的美观,而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为了避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提供不仅结构设计合理,既传热速度快,又传热强度大,在不需要消耗其它能源的情况下就能高效、安全将蒸汽凝结回收,从而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蒸汽的空冷式回收装置,其结构由支架、凝结室外壳、通风机、散热室、无机传热元件、凝结室、蒸汽通道、蒸汽进入管、U型排水管、排气管、温控装置组成,其支架一侧的上部连接凝结室外壳、凝结室外壳内的前、后两侧设蒸汽通道、两蒸汽通道之间为凝结室,将若干个无机传热元件的一端安装在凝结室内,其无机传热元件的另一端斜置在支架另一侧上部的散热室内,散热室下面装设散热用的通风机,蒸汽通道的下部连接呈斗形的蒸汽进入管,在凝结室下部连接的U型排水管,U型排水管装在蒸汽进入管内,在凝结室的一个侧面上装设温控装置,于另一个侧面装设与凝结室连通的排气管。
所述的每个无机传热元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以上。
所述的温控装置,由测温计、温控仪组成,在料斗前侧面上插入测温计,测温计以电路与温控仪连接,温控仪又以电路与通风机的电源相接。
所述的排气管安装在任一侧的蒸汽通道内,并与大气连通。
所述的凝结室是将排放的闪蒸汽扩容放热,热量被无机传热元件吸收,并传导到无机传热元件的另一端。所述的散热室是将经无机传热元件传导过来的热量和空气进行热交换,使无机传热元件冷却。而无机传热元件是将凝结室热量吸收传导至散热室中,并在散热室中放热的一种高效传热元件。所述的通风机,是在空气侧的冷却不足时,通过温度控制装置给出信号使通风机自动开启进行强制通风冷却,以保证能将闪蒸汽全部凝结成水。
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会自动检测到温度的变化来控制通风机进行通风,温度控制装置以电路与通风机的电源相接。
其操作和原理分述于下:
来自用汽设备排气所产生的闪蒸汽,通过蒸汽进入管进入凝结室外壳内的两侧蒸汽通道然后进入凝结室,在凝结室内被无机传热元件冷却,被冷却的水经在凝结室下部的U型排水管流回到用汽设备中,其中U型返水管就可防止蒸汽直接进入到凝结室造成蒸汽进入管和凝结室之间短路。蒸汽在凝结过程所释放热量被无机传热元件吸收迅速传递到空气侧,由空气把这部份热量带走;不断地反复循环来实现蒸汽的凝结。当空气侧的传热不足以使蒸汽凝结时,温控装置将会启动安装在散热室下方的通风机,进行强制通风冷却,及时地将空气侧的热量散发,以保证将蒸汽凝结。为了保证安全,在凝结室内设有直通大气的排气管,为了防止排气管的冻结,将排气管安装在蒸汽通道里,这样就能始终保持凝结室的压力为零,以保证本实用新型能安全地正常工作。综以上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设计合理,既传热速度快,又传热强度大,而且具有高效的回收和节约能源以及操作安全、 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有两幅附图。其中: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其中:1、支架,2、凝结室外壳,3、通风机,4、散热室,5、无机传热元件,6、凝结室,7、蒸汽通道,8、蒸汽进入管,9、U型返水管,10、排气管,11、测温计,12、温控仪。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连吉,未经杨连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16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