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仿传统手感琴键组件及使用该组件的电子钢琴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1884.6 | 申请日: | 200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32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博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C3/12 | 分类号: | G10C3/12;G10H1/34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樊南星 |
地址: | 110000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统 手感 琴键 组件 使用 电子 钢琴 | ||
1.仿传统手感的琴键组件,所述琴键组件包含有琴键(1);其特征在于:所述琴键(1)的一端为弹琴用按键区(101),另一端为造失重区(102),上述两端之间有用于防止琴键在垂直于其主体伸展方向活动的限位装置(3);
所述琴键(1)的远离按键区(101)一侧的造失重区(102)有对应的人为造失重结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仿传统手感的琴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为造失重结构具体构成如下:在琴键(1)上的造失重区(102)上方或下方有与琴键(1)上的造失重区(102)相互配合二者之间进行滑动接触的失重构件(2);
失重构件(2)与琴键(1)上的造失重区(102)之间的滑动接触面为分别为以下几种情况之一:
接触面中其一为平面,其二为与前者构成线接触的结构或以大曲率曲面接触的结构;
接触面中其一为小曲率曲面,其二为与前者构成线接触的结构或以大曲率曲面接触的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仿传统手感的琴键组件,其特征在于:失重构件(2)与琴键(1)上的造失重区(102)之间的滑动接触面具体为:
位于琴键(1)上的造失重区(102)的接触面为平面或小曲率曲面,失重构件(2)与琴键(1)上的造失重区(102)之间以线接触或大曲率曲面接触的形式构成滑动配合接触。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仿传统手感的琴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人为造失重结构中与所述琴键(1)的造失重区(102)对应的失重构件(2)的具体结构是以下几种之一:
其一,其与琴键(1)的造失重区(102)相配合构成滑动接触的局部结构为有厚度的实心或空心的三角形结构,其与造失重区(102)之间以有厚度的三角形的一个角之间构成线接触;
其二,其与琴键(1)的造失重区(102)相配合构成滑动接触的局部结构为有厚度的实心或空心的全部或局部的圆面结构,其与造失重区(102)之间以有厚度的大曲率的圆面外缘之间构成线接触或面接触;
其三,其与琴键(1)的造失重区(102)相配合构成滑动接触的局部结构为有厚度的实心或空心的全部或局部的椭圆面结构,其与造失重区(102)之间以有厚度的大曲率的椭圆面外缘之间构成线接触或面接触。
5.按照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仿传统手感的琴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琴键组件中琴键(1)上一端的按键区(101)与另一端的为造失重区(102)上在弹奏琴键(1)时所承受的作用力矩大小的比值范围通常是0.5∶1~1∶10;
失重构件(2)的具体结构形式是:其由处于一端的铰接点(201)、处于另一端的配重端(202),以及处于铰接点(201)和配重端(202)之间且处于失重构件(2)下部的摩擦部(203)构成;摩擦部(203)下端与琴键(1)的造失重区(102)相配合构成滑动接触;摩擦部(203)下端到铰接点(201)的距离与配重端(202)到铰接点(201)的距离的比值是1∶1~1∶10。
6.使用仿传统手感琴键组件的电子钢琴,所述仿传统手感的电子钢琴中包含有下述的电子钢琴琴键组件:所述电子钢琴琴键组件包含有琴键(1);其特征在于:所述琴键(1)的一端为弹琴用按键区(101),另一端为造失重区(102),上述两端之间有用于防止琴键在垂直于其主体伸展方向活动的限位装置(3);
所述琴键(1)的远离按键区(101)一侧的造失重区(102)有对应的人为造失重结构。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使用仿传统手感琴键组件的电子钢琴,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为造失重结构具体构成如下:在琴键(1)上的造失重区(102)上方或下方有与琴键(1)上的造失重区(102)相互配合二者之间进行滑动接触的失重构件(2);
失重构件(2)与琴键(1)上的造失重区(102)之间的滑动接触面为分别为以下几种情况之一:
接触面中其一为平面,其二为与前者构成线接触的结构或以大曲率曲面接触的结构;
接触面中其一为小曲率曲面,其二为与前者构成线接触的结构或以大曲率曲面接触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博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博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188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保护节电器
- 下一篇:汽车饰盖图标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