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埋储油罐测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1908.8 | 申请日: | 200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15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孙大勇;王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大勇 |
主分类号: | G01F23/64 | 分类号: | G01F23/64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179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油罐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地埋储油罐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卧式金属罐作为计量和储存液体的计量器具,广泛各行各业中,其中,使用最广泛的加油站的作为加油站计量和储存液体的计量器具。最重要的产品--燃料油,其储量和损耗都将直接关系到加油站的经济利益,而储油罐容积表的精确与否又直接决定了加油站能否进行完善的库存管理和进销存封闭控制。国内油站当前使用的储油罐,多为一次性埋放,长期使用。并且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变形、倾斜等情况,对于长期使用埋在地下的卧式金属罐,却无法按卧式金属罐容量计量检定规程来进行,这不但给油站经营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也给我们计量检定带来困难,一直是容量测量的难点。长期以来,各石油公司和技术监督局每年都采用手工方式定时对各油站的油罐进行测量,并形成当年所使用的罐表,但是手工方式的测量显然在精度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如人眼目测投油标尺,通常只能达到1mm的精度。而实际操作中,每次投油标尺的位置、力度等均对最后结果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所以获得高精度的油罐容积表,是石油公司及计量检定机构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埋储油罐测试装置,由液位仪、地埋储油罐组成,通过加油机的进/出油计量数据及探针所测量的罐内油位数据得出实际的油罐容积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地埋储油罐测试装置,是由液位仪垂直装设在储油罐上组合而成的:防爆罩壳设在储油罐的外上部,电机座的上部与埋入地下的罐体的地面一平;液位仪上的防爆罩壳内经电机定位螺钉将电机座固定在电机上,滚珠轴承套装在滚珠丝杆上,中间夹板与防爆罩壳相扣封在一起,紧固螺母上部与隔爆编码器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地埋储油罐测试装置,其液位仪上与电机相连的滚珠丝杆连接件的径向顶装有阻尼机构;感应式传感器、测量头支座装设在滚珠螺母座的下部;伸缩不锈钢套管的上端顶在主体立筒上,下端顶在滚珠螺母座上;滚珠轴承装设于主体立筒的下部;隔爆编码器上引出有编码器电缆。
如上所述的地埋储油罐测试装置,其液位仪上防爆罩壳内装设有紧固螺母;其电机电缆、下限位电缆装设在防爆罩壳内经电缆金属套管与电机相连;滚珠轴承夹在中间夹板与防爆罩壳之间封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探测精度:液位仪的探测精度为0.1毫米,完全可以满足油站经营的需要。
进(出)油量与液位变化的同步性:液面的上升或下降是瞬息变化的,目前国际上通用液位仪的反应速度一般为几秒钟且时间长短不具备一致性。这就为进出油量与实时的液面落差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液位仪的数据采集频率可达每秒种二十次,更加保证了容积表校正的精确性。
液面波动的处理:为保证进出油过程中液面波动的最小化,液位仪在原产品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柱形护套,并对数据采集加以多重校验,基本上保证了实时液面显示与实际液面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中主要部件说明:
1.储油罐、2.防爆罩壳、3.隔爆编码器、4.滚珠丝杆、5.滚珠螺母座、6.电机座、7.电机、8.防爆罩壳、9.埋入地下的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装置是由液位仪垂直装设在储油罐上组合而成的:
液位仪的结构是:防爆罩壳2内经电机定位螺钉将电机座固定在电机7上,与电机7相连的滚珠丝杆连接件的径向顶装有阻尼机构,滚珠轴承套装在滚珠丝杆4上,感应式传感器、测量头支座装设在滚珠螺母座5的下部,伸缩不锈钢套管的上端顶在主体立筒上、下端顶在滚珠螺母座5上,滚珠轴承装设于主体立筒的下部,中间夹板与防爆罩壳2相扣封在一起,防爆罩壳2内装设有紧固螺母,紧固螺母上部与隔爆编码器3相连接,隔爆编码器3上引出有编码器电缆;其电机电缆、下限位电缆装设在防爆罩壳2内经电缆金属套管与电机7相连,滚珠轴承夹在中间夹板与防爆罩壳2之间封严。
装设时,防爆罩壳2露出在储油罐1的上部,电机座6的上部与埋入地下的罐体9的地面保持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大勇,未经孙大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19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砷化镓半导体基片湿法刻蚀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