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自行车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2125.1 | 申请日: | 200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96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毅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2K21/00;B62K15/00;B62J1/2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钱万传 |
地址: | 110015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制造行业,具体说是无前车把手的一种电动自行车。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动自行车均设有前车把手,长途运行的驾驶者易产生疲劳感,且因车座无靠背舒适度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电动自行车存在的缺陷,研发了一种新型电动车,它是在车座底部设置操纵机构,车座设有靠背,使驾驶者减轻疲劳感,达到骑电动车更加舒适的功能。
一种电动自行车是由车轮、车梁、电池、车座椅和车把各部件构成,其特征是:
a)车把设置操纵机构,由操纵杆和调节杆构成的车把,通过转轴固定在车座底部,轴孔两侧的调节杆套和调节杆各自设置的调节孔相互匹配,且备有固定销钉,调节杆设有叉口,操纵杆通过碰珠由固定半轴与调节杆固定;
b)转向钢丝经过伸缩梁内,一端通过定位板固定在钢丝固定孔,另一端通过定位板由固定锁固定于转轴上,固定锁上、下部位设有轴承;
c)伸缩梁设有拉环,绞连杆设有弹簧,伸缩梁的定位孔与绞连杆端头部的卡销相互匹配;
d)折叠靠背与车座绞链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车体造型美观,无传统电动车的前把手,具有更加新颖的别致感觉;车座带有靠背,采用固定在车座底部的操纵机构操纵运行,驾车者更加舒适,不易出现疲劳感。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图1中伸缩梁(5)的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图1中Q部位的放大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图1中R部位的放大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操纵机构各部件解析图;
图6,本实用新型操纵机构各部件间的结构图;
图7,本实用新型操纵杆(4)与调节杆(14)联结结构图;
图8,本实用新型图7的俯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图5中的碰珠(20)的放大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图5中的固定半轴(19)的放大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图5中的调节杆套(15)的放大图;
图12,本实用新型图11的俯视图;
图13,本实用新型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实物状态图;
图15,本实用新型图14的收缩状态图。
其中:1折叠靠背,2车座,3闸柄,4操纵杆,5伸缩梁,6尾灯,7、7′转轴,8、8′轴承,9固定锁,10弹簧,11卡销,12拉环,13转向钢丝,14调节杆,15杆套,16轴孔,17钢丝固定孔,18定位板,19调节孔,20固定半轴,21碰珠,22挡销,R、Q表示放大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操作状况,进一步结合附图具体说明如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采用普通蓄电池,前后车轮,无轮前轮小后轮大,或者二者同样尺寸,都与普通车辆无大差异。明显与传统电动车的不同在于操纵机构、车梁和车座。
操纵机构由操纵杆4和调节杆组成,调节杆14穿在调节杆套15内,调节杆14上设置的调节孔19与杆套15上设置的调节孔相互吻合,并备有固定销;调节杆14的一端部设有叉口,操纵杆4通过碰珠21由固定半轴20与调节杆14轴联接固定;安装在车座底部的转轴7′通过轴孔16,轴孔16两侧设有调节杆套15,调节杆套的调节孔19下方设置转向钢丝固定孔17(参阅图5、6);转向钢丝13经过伸缩梁5内,一端通过定位板18固定于钢丝固定孔17,另一端通过定位板由固定锁9固定于转轴7上,固定锁9上、下设有轴承8、8′。
车梁为伸缩梁5,伸缩梁5设有拉环12,绞连杆设有弹簧10,伸缩梁5的定位孔与绞连杆端头部的卡销11相互匹配。
车座2设有靠背1,靠背1与车座2绞链连接。
欲驾车时,驾车者坐在车座2上,启动操纵杆1上的电池开关送电,车体即可运行;欲停车降低供给电流,采用操纵杆4上的闸柄,即可制动。
在有限的场地停车时,可将车体缩小。首先,把折叠靠背1放倒;接着,将操纵杆4向车体两侧用力放在车座底部,操纵杆4通过碰珠21,由固定半轴20固定在调节杆14垂直于地面的叉口内,所以,操纵杆4被用力克服了碰珠21的弹性力后,只能沿调节杆14的叉口向下运行;当驾车行驶时,操纵杆4只能恢复到车座两侧上方与地面垂直的位置,因叉口端部设有挡销22;最后,牵引拉环12带动绞连杆前移,绞连杆端部的卡销11从两侧的伸缩梁5的定位孔内退出,伸缩梁5向后滑动,缩短车身;当需恢复原车身长度时,可将伸缩梁5向前滑动,在弹簧10的作用下,绞连杆复位,卡销11重新进入伸缩梁5的定位孔内,整车又恢复了原来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毅,未经王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21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