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物品自动识别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3803.6 | 申请日: | 200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95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俊英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G08B21/24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立新 |
地址: | 110179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品 自动识别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识别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对固定位置存放固定物品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的物品自动识别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物品管理,尤其是数量比较多,外观差别小的物品存放常常出现用过以后放错位置,位置与物品不相对应的现象。如资料室、档案管、寄存处、仓库等物品保管部门,增加了管理人员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品自动识别器,目的是当物品放置在它的指定位置时,一切正常;一旦物品放错位置,自动识别器发出声光报警提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物品自动识别器,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结构构成:感应线圈,用于感应物品上的射频电子标签信息,并将感应的信息传送到单片机;单片机,用于将接收的感应信息进行识别,并与存储模块中的存储信息进行比较,对错误的信息进行发送报警信号;报警器,用于接收单片机的报警信号发出报警提示;存储模块,用于接收单片机的存储物品的存放信息的指令;电源模块,用于对电路进行供电。
物品自动识别器还包括下述部件:读卡模块,设置与感应线圈与单片机之间;按键输入部,用于向单片机输入指令;I/O接口模块,用于按键输入部和报警器与单片机的通讯。
物品自动识别器还包括下述部件:时钟模块,通过数据部总线与单片机进行通讯,将时钟信号传送给单片机。
所述的单片机采用时分技术通过读卡模块对每次放置物品的电子标签进行扫描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它能够自动识别物品,当有物品放错位置时能够自动提示,保证了物品存放的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物品存放的管理水平。解决了传统物品存放靠人进行鉴别容易出错的弊端,同时也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特别适用于资料室、档案馆、寄存处、贵重物品仓库等领域。若管理人员要更改某一位置的物品时,只需将欲放置的物品放置在指定位置,按动按键设置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识别器部分的电路结构方框图。
图中,1、电源模块,2、单片机,3、报警器,4、I/O接口模块,5、时钟模块,6、按键输入部,7、存储模块,8、读卡模块,9、感应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参见图1所示物品自动识别器,由下述结构构成:感应线圈9,用于感应物品上的射频电子标签信息,并将感应的信息传送到单片机2;单片机2,用于将接收的感应信息进行识别,并与存储模块7中的存储信息进行比较,对错误的信息进行发送报警信号;报警器3,用于接收单片机2的报警信号发出报警提示;存储模块7,用于接收单片机2的存储物品的存放信息的指令;电源模块1,用于对电路进行供电,电源模块1为稳压电源;读卡模块8,设置与感应线圈9与单片机2之间;按键输入部6,用于向单片机2输入指令;I/O接口模块4,用于按键输入部6和报警器3与单片机2的通讯,I/O接口模块4与单片机2相连构成标准的串行接口;时钟模块5,通过数据部总线与单片机2进行通讯,将时钟信号传送给单片机2。
所述的单片机2采用时分技术通过读卡模块对每次放置物品的电子标签进行扫描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使用本物品自动识别器时,首先对物品进行贴电子标签,并将该物品放置在指定位置,接通电源,单片机复位并执行自检程序,当按动物品自动识别器按键时,自动识别器将通过读卡模块和感应线圈识读该物品上的电子标签。读出物品的识别信息,即电子标签上的ID编码并储存在存储模块中。该存储器模块为非易失性存储器,即使系统掉电,仍保留该信息。完成物品自动识别器的设置。以后只要接通电源,物品自动识别器都要循环扫描其对应位置物品上的电子标签,并将其ID码与存储器中的ID码进行比较,一旦不同,即启动报警功能提示。如果扫描到的ID码与存储器中的ID码一致,或者没有扫描到ID码,都将进行下一循环扫描。从而辅助物品存放管理。
本实用新型即可以单机使用,又可以多机连网监控,在多机联网监控中又可通过不同的声光或视频信号区分三种情况,即物品上的ID码与对应存储器的编码一致、物品上的ID码与对应存储器的编码不一致或扫描不到物品上ID编码。根据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警示信息。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俊英,未经朱俊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38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