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3880.1 | 申请日: | 200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64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寅啸;张烨;张辛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寅啸 |
主分类号: | F24J2/00 | 分类号: | F24J2/00;F24J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04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 太阳能 玻璃 空集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元件。
背景技术 目前太阳能集热元件有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在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的基础上,在玻璃真空集热管内加装热管,发展为热管太阳能集热管,在玻璃真空集热管内加装U形管,发展为U形管太阳能集热管,用上述的集热管组装的太阳能集热器必须配置一个水箱。本实用新型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不但具有现行的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集热功能,而且解决了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不能直接输水的问题,提高了集热效率,又省去了水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储水、集热和直接输出热水的太阳能集热管,它是由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端盖、进水接头、出水接头、进水导流管、出水导流管和保温垫组成的,其特征是在端盖上设置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进水导流管与进水接头相接,出水导流管与出水接头相接,进水导流管管口位于玻璃真空集热管的中部至底部之间,出水导流管的管口位于端盖附近,且靠近玻璃真空集热管的内管壁,端盖与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密封连接,出水导流管端盖上敷设保温垫。
当冷水从进水接头流入时,进水导流管将冷水输入到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的底部,而热水经出水导流管从出水接头排出。
现行的热管太阳能集热管和U形管太阳能集热管必须配置水箱,将集热管吸收的热量通过热交换传递给水箱里的水,在热交换中不可避免的造成热量损失,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避免了一些热交换的中间环节,避免了热量损失,真空玻璃管,保温性能比一般的保温水箱好,因此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热效率高。
多根导流管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采用并联组合或串联组合或混联组合组装成无水箱的供水供热系统。
采用大直径的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组成的太阳能热水器可免设水箱,这种太阳能热水器集储水、集热和直接供水功能于一身,具有结构简单,热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特点。特别适用于挂壁式热水器。
采用小直径的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组成的太阳能集热器,可作为太阳能供暖系统的热源,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可用于组装非承压的强制循环供热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壁挂式热水器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1为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2为进水导流管,3为出水导流管4为端盖,5为出水接头,6为进水接头,7为保温垫
在图2中,8为托架,9为热水管,10为冷水管,11为联管,12为水阀,13为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结构如图1所示,端盖4上设有出水接头5和进水接头6,在进水接头内侧一端接有进水导流管2,在出水接头内侧一端接有出水导流管3,出水导流管的管口位于端盖附近并靠近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内壁,进口导流管的管口位于玻璃真空集热管的中部至底部之间,端盖与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密封连接,在端盖外侧敷设保温垫7。
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壁挂式热水器是一个典型的实施例,其结构如图2所示,多个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13水平放置并安装在托架8上,各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用联管11串联连接,则组成了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壁挂式热水器,冷水管通过水阀12与热水器的入口相连,热水管9与热水器的出口相连。热水管处于常开状态,以免压力过大导致玻璃真空集热管炸裂。热水器安装向阳的墙壁上。阳光照射在热水器上,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里的水加热。当打开水阀时,冷水通过进水导流进入到下数第一个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内,经出水导流管顶出的热水进入到第二个集热管内,从第二个集热管顶出的水再进入到下一个集热管内,最终,热水从最后一个集热管流出。当关闭水阀时水流停止。
若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内径为70mm,管长为2.1米,则管容积约为7.5升。采用10根导流管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总储水量约为75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寅啸,未经张寅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38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混合
- 下一篇:被取代的三唑衍生物和它们作为神经激肽3受体拮抗剂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