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获取沼气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5438.2 | 申请日: | 2007-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97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代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代小龙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 |
代理公司: | 本溪新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军 |
地址: | 117000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获取 沼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发酵的方式获取沼气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秸秆发酵获取沼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秸秆是一种资源丰富的碳质燃料,但,由于秸秆在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浓烟,且相对煤等固体燃料而言具有质量轻,体积大的特性,所以,秸秆即使在能源非常缺乏而秸秆资源丰富的农村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特别是在有些远离住宅的场合,为防止秸秆占据耕地,通常在耕地内就将秸秆燃烧掉,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
采用秸秆发酵的方式获取沼气的技术已被公众所知。由于秸秆发酵应该具备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厌氧的前提条件,故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设置在地下的池子的结构,且在池子中加入秸秆和一定量的水,其意是想利用地热使秸秆能达到发酵温度,而利用水使秸秆硬皮能够达到发酵的腐烂程度。虽然该种结构的发酵池子能够使秸秆发酵并能产生沼气,但,其首先反应出来的一个问题是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如在外界温度较低时,沼气的产量相当低,达不到设计要求;其次是因为池子内加水,而水的温度通常要远低于发酵温度,当水被加热到发酵温度时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该发酵池生成燃气的速度较慢;另外,由于池子被埋入地下,会给除渣带来许多困难,特别是在人工出料时,池中缺氧易给操作者造成伤害。
为此,中国专利1896219A公告的名称为“连续自动进排料沼气干发酵装置、工艺及增保温方法”给出一种解决方案。该装置包括罐体和可为该罐体自动上料的注料装置,以及排料装置,且罐体是设置在地下的,而在用于安装罐体的坑的周边设置有由保温板构成的保温装置,其意是想利用自动排料和自动注料的方式解决上述池子加料及排料困难等问题,同时利用保温装置隔断地热对罐体的影响,以解决罐体恒温问题。虽然该装置提出采用干物料发酵及对罐体保温的技术方案,但从其公开的内容来看,还需要将发酵时的干物质浓度调整到20%-25%,发酵温度调整到30-35度的步骤,在调温步骤中,如果发酵温度达不到要求,需要向罐体内添加温水以保证物料能满足于设计温度,所以,该装置的操作过程相对复杂,制取沼气的成本也随之提高;同时,该发酵装置中的保温装置是起到隔绝作用,并不能使罐体达到要求的保温程度,而罐体保温好坏直接影响物料的发酵速度和沼气的产量;另外,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并通过发酵的方式制取沼气时,需要秸秆具有一定的湿度才能使其发酵,而发酵池或罐体内的温度通常在30℃左右,在采用干发酵工艺中,发酵池或罐体内上部的秸秆内的水分在此温度下因蒸发而变干,而秸秆在干燥的状态下是不会发酵的,且该装置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来防止秸秆变干,所以,该装置内的秸秆总会有一些不能发酵并残留在发酵物的上表面,这些不能发酵的秸秆还会直接影响沼气上浮,进而影响产气的数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保温的方式解决发酵温度问题,以简化操作工序的利用秸杆发酵获取沼气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利用热交换的方式解决秸秆变干,以提高沼气产量的利用秸杆发酵获取沼气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获取沼气的装置包括一个保温式的且带有上料组件和沼气导出件的发酵罐。
所述发酵罐包括发酵主罐和与该发酵主罐的外周边间隔一定距离的外罩,在发主酵罐的外表面和/或外罩的内表面设置有保温层,且在发酵主罐的内上方安装有热交换组件。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设置在发酵主罐内上方的水箱,该水箱的下底面是由一个个向下延伸的突部构成,在该水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发酵罐的内下部区域还设置有加热组件。
所述上料组件包括设置在发酵罐外部的混料室和安装在该混料室内的搅拌器,以及与混料室相连通的输料发生器。所述输料发生器包括由电机驱动的用于抽吸混料室内物料的风泵和与发酵罐相连通的一组输料管,以及设置在每一根输料管上的阀门。所述输料管设置有五根,其中一根输料设置在发酵罐的中部区域,另外四根分别设置在发酵罐的四周。
所述沼气导出件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气体净化器和冷却器与气体计量装置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代小龙,未经代小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54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循环供液装置
- 下一篇:稀酸在浓缩过程中去除无机盐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