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用电子喷水助燃节能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5455.6 | 申请日: | 2007-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15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怀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怀镇 |
主分类号: | F02M25/028 | 分类号: | F02M25/028;F02B47/02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于忠晶 |
地址: | 116003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用电 喷水 助燃 节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特别是燃油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机动车供油系统多为燃油容器管路连通油泵,油泵出口管路连接电喷油嘴,电喷油嘴喷嘴接通发动机进气管,电喷油嘴导线接通电子控制系统,以控制喷油量。油进入进气管后进入发动机供油,由于燃油的雾化效果不均匀,燃烧不彻底,不仅浪费燃油,而且燃烧不彻底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及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用电子喷水助燃节能装置,结构简单,让水与燃油雾化混合压缩高温组成乳化燃油,乳化燃油燃烧彻底,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汽车发动机用电子喷水助燃节能装置,涉及电子控制系统,水容器接通水泵,水泵管路接通电喷水嘴,电喷水嘴导线连接电子控制系统。
所述电喷水嘴导线连接电喷油嘴导线插头处,导线接通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所述电喷水嘴接通发动机进气管,与电喷油嘴之间相距为10mm-20mm。
电子控制系统等量控制电喷水嘴和电喷油嘴流量。
所述水容器中装有水溶液或甲醇水溶液。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电喷水嘴可以采用现有本发动机的电喷油嘴,安装在汽车发动机进气管,与电喷油嘴后面10mm-20mm之间。供给系统与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方式一样,只是,这套供给系统供的是水,电喷水嘴电导线连接电喷油嘴电导线插头处,接通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利用发动机电子燃油控制系统,控制电喷水嘴喷水量。
在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燃料与水按照发动机燃料烧做功需要选择最佳工艺参数量,喷射雾状燃料、雾状水吸进发动机气缸内混合,组成水包油、油包水乳化形状,在气缸内压缩、高温、乳化成混合燃料,乳化燃料闪爆燃烧下水分被迅速蒸发,能促进燃料的蒸发,提高雾化质量,改善燃烧效果,有效降低燃烧消耗,达到节能目的。
微爆理论认为水滴被油包围后,油处于未燃烧或未完全燃烧的状态,当水滴因受热产生爆发性汽化时,包在它外面的油膜就会破裂使燃料进一步细化,改善了燃料的雾化质量,促进了完全燃烧。
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水能促进燃烧时的化学反应,水蒸汽参与了一氧化碳的燃烧反应。水蒸汽的存在在化学反应中形成许多活性中心(OH-)即:
H2O→H++OH-
而烃类在燃烧过程中形成许多中间产物或不完全燃烧产物,其中包括CO、OH-是相当活泼的活性中心,它可与中间产物结合:
CO+OH-→CO2+H
因此OH-的存在会使CO和O2的混合气最大火焰传播速度与水分的关系是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也促进了CO的燃烧速度。由于CO的燃烧速度加快,因而热能放出及时,且在活塞压缩上止点附近,所以能量放出多,做功能力强。
还有,由于水比热容大,水蒸发时吸热引起内部冷却,不仅减少了NO2的生成,且可使发动机不易产生爆燃,从而使点火提前角增大,已达到节能的效果。
在汽车发动机安装本实用新型节能装置实验中得出:燃料与水喷射量为1比1,百公里节油在30%。在冬季试验中防止水冻结,水中加入10%甲醇,燃烧效果好,节油在35%。广泛适用于汽车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汽车发动机用电子喷水助燃节能装置,涉及电子控制系统,水容器1接通水泵2,水泵管路接通电喷水嘴3,电喷水嘴导线连接电子控制系统4。
安装应用时如图2所示,水容器中装有水溶液,在冬季水容器中装有甲醇水溶液。电喷水嘴导线连接电喷油嘴7导线插头处,导线接通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4,电子控制系统等量控制电喷水嘴和电喷油嘴流量为1∶1,电喷水嘴接通发动机进气管8,进气管与气缸9接连,电喷水嘴与电喷油嘴之间相距为10mm-20mm,电喷油嘴为常规,即通过油泵6接通油箱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怀镇,未经李怀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54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动态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
- 下一篇:方形插孔接触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