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倒扣式尾管旋转水泥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5791.0 | 申请日: | 2007-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5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魏慧明;李连江;刘铁权;王国涛;何树理;李婧;谭延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河石油勘探局 |
主分类号: | E21B33/05 | 分类号: | E21B33/05 |
代理公司: | 盘锦辽河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景友 |
地址: | 124010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扣 式尾管 旋转 水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井固井尾管的改进,尤其是一种可倒扣式尾管旋转水泥头。
背景技术:
钻井固井施工过程中,尾管固井方法主要分为方钻杆固井,它是将尾管下入到预定位置,往里面灌满泥浆,接方钻杆开泵循环,循环后再开始倒扣,倒扣完毕再通过水泥车管线开始往井内注入水泥浆,注完水泥浆卸去方钻杆,冲洗方钻杆水泥浆并为顶替做准备,顶替时往井内投胶塞,待碰压后,然后再上提钻具。另一种为普通水泥头固井,即在尾管下入到预定位置后,灌满泥浆,接方钻开泵循环,循环结束开始倒扣,倒扣完毕开始接入水泥头,然后再把胶塞预放入到水泥头里面,再接入好水泥头;随后往井内注水泥、压胶塞、顶替直至碰压,最后上提钻具。上述两种尾管固井方法存在的缺点是前者固井时注水泥完毕投胶塞前必须先卸开方钻杆投塞。注完水泥后,由于水泥浆的密度比泥浆大,势必造成负压继而吸入一部分空气,然后接好方钻杆接着固井,这样水泥浆里容易进入气泡,从而给下步固井质量埋下隐患,后者普通水泥固井方法,施工时,若井架较小,操作台相对狭窄,特别是修井。固井时在进行卸开方钻杆及顶替冲洗方钻杆里的水泥时,由于操作台相对狭窄,操作十分困难。另外普固井方法在注水泥前必须要把方钻杆卸下换接水泥头,使尾管固井不能连续施工,因操作台的局限性必须把方钻杆甩到地面再接水泥头,同样操作起来十分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便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可倒扣式尾管悬转水泥头;该水泥头在固井施工时能避免水泥浆进入气泡不会给下步固井埋下质量隐患,能保证尾管固井施工连续性,缩短尾管固井施工工期、提高固井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的任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它由顶盖总成、筒体总成、挡销总成、由壬凹接头、黄油嘴组成:所述的筒体总成下端通过外丝扣连接的轴承壳体、壳体装有轴承和芯轴筒,在轴承壳体与芯轴筒之间装有密封圈、毡圈。使用时,将尾管及管柱下井内的预定位置灌入泥浆,然后接入旋转水泥头,循环倒扣、注水泥、替浆碰压,上提钻具然后即可进行正常施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效果。由于将轴承壳体内装有轴承和芯轴筒组成的旋转机构,被连接在水泥头上下部位,使用时不用卸水泥头,不用甩方钻杆,解决了在固井施工中水泥浆容易进入气泡及冲洗钻杆的难题,该装置在倒扣过程中只使下部钻杆接头以下的钻杆部位旋转,上接头以上部位不能旋转,因此能保证固井施工连续性,使固井质量得到保障,还可以缩短尾管固井施工操作步骤。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由1、顶盖总成,2、筒体总成,3、挡销总成,4、由壬凹接头,5、黄油嘴,6、KY型密封圈,7、轴承壳体,8、轴承,9、毡圈,10、芯轴筒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实施例给出,下面结合附图予以说明
图中,顶盖总成1内装有2″由壬凹接头4,用来连接压塞管线。筒体总成2通过丝扣连接在顶盖总成1下部,里面装有2″由壬凹接头和凹接头用来接注水泥和替浆管线;挡销总成3为螺旋状,把手为方形,其上有插孔,旋转挡销时可用管钳或板杆操作,用来阻挡水泥头内胶塞,黄油嘴5装在筒体总成2下部位置,用于给轴承8注润滑油,密封圈6为KY形密封圈。装在轴承壳体7与筒体总成2连接处,用以密封高压固井液。轴承壳体7通过丝扣连接在筒体总成与芯轴筒10外面,壳体内装有轴承8,轴承壳体起到连接水泥头上、下部作用轴承在倒扣过程中,使下部钻杆自由转动,毡圈9能防止赃物进入轴承8内并装在芯轴筒10与轴承壳体7之间,芯轴筒10下面为31/2″钻杆丝扣,与钻杆连接。顶盖总成1上部用丝扣连接着井口吊卡。
所述的尾管旋转水泥头还具有以下特点工作时:
尾管及送入管柱串下井完毕即可接上水泥头,达到一次性完成固井施工循环,倒扣、注水泥及替浆作业,另外本装置采用合金钢材料制作防腐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河石油勘探局,未经辽河石油勘探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57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承载力建筑基础桩
- 下一篇:C级有机硅聚酰亚胺薄膜玻璃粉云母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