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油油流监视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5981.2 | 申请日: | 200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05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段振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振武 |
主分类号: | F16N29/00 | 分类号: | F16N29/00;G01F1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014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油 监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流润滑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稀油集中润滑系统中、监视润滑回油管路中润滑油流动情况的回油油流监视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油流监视器的产品主要是监视供油的状况,对此,本申请人先后申请了名称为油流监视器(专利号为02273585.2);名称为为小流量油流监视器(专利号为200520091889.5)的实用新型专利,他们主要是监视供油情况,放在润滑点前。工作时由于进油系统中有压力能克服监视器中弹簧的张力,推动指示板或柱塞旋转与移动,发出信号。但当润滑油经过润滑点后在回油管路上由于增大口径,消除压力,靠回油管路坡度自流回地坑中的油箱,上述产品就不好用了。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多部门提出并呼唤回油监视器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回油系统的监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的回油油流监视器监视油液在大口径小流量范围内流动情况并通过电信号予以显示,来监视稀油集中润滑系统中回油管的润滑油流动情况,来确保设备润滑点正常供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回油油流监视器,包括有壳体、压环、探头及透明板,所述的壳体的两端制有螺口,壳体腔内下部装设有探头,腔内的上部经压环装设有透明板,探头的信号线引出在壳体外部。
如上所述的回油油流监视器,其壳体腔内出油口的通孔设在轴线上部;腔内探头的薄膜设在探头上部与轴线呈水平状,并设在壳体水平轴线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产品结构,主要监视润滑系统回油管路中润滑油是否流动的回油油流监视器,由于油液流动时自重压迫探头薄膜,薄膜移动通过电子元件发出讯号。
这种结构形式,主要是靠壳体来控制润滑油流动时,壳体内润滑油存量的自重,来压迫薄膜移动通过电子元件发出流动与非流动讯号。因而动作灵活性能可靠,能准确监视油液在系统中是否流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回油油流监视器的主视图;
图2为回油油流监视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回油油流监视器主要由壳体、探头组成。进、出油口在最低处有位差,靠位差中流动存量油液本身自重压迫探头来发讯号。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壳体1由压环2将有机玻璃透明板4压住,内密封腔装有薄膜与电子元件组成的探头3,壳体的进、出油口有位差,出油口最低处高于进油口最低处。
正常流动时油液超过出油口最低处,存量油液自重压迫薄膜移动距离大,通过电子元件发出正常流动信号。
润滑油不流动时,壳体内润滑油的存量不超过出油口最低处,润滑油的存量自重压迫薄膜移动距离小,电子元件将发出非流动信号。
有机玻璃透明板为巡视人员观察用;进、出油口均有螺纹和法兰与其管路相接,为防止进油油口错装,在壳体1外设有介质流动方向箭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振武,未经段振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59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的电极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垂直LED芯片结构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