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卧式辊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6054.2 | 申请日: | 200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79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民;王光儒;袁国明;张福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2C15/06 | 分类号: | B02C15/0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洪福 |
地址: | 161042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卧式 辊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卧式辊磨机,属于工业粉磨技术领域的一种料床粉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工业粉磨技术以料床粉磨为主流,其中以立磨和卧式辊磨机为突出代表,这些辊磨机刚使用时还很好,使用一段时间后,磨辊辊面耐磨层磨损后影响料床分布,尤其是在进料端,被磨颗粒体积较大,磨辊辊面耐磨层磨损较快。而出料端磨损较慢,引起辊磨机剧烈震动,而且还会较大程度影响粉磨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如何在长期工作中形成更加连续、稳定的料床,进而保证粉磨质量和产量,一直是料床粉磨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卧式辊磨机,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新型卧式辊磨机,从而解决辊磨机因磨辊辊面耐磨层磨损而引起的剧烈震动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卧式辊磨机,是由磨辊和筒体所组成。其结构在于磨辊为圆锥形结构,其表面焊接或镶嵌有辊面耐磨层。筒体的内表面镶嵌有筒体耐磨层。磨辊轴向穿过筒体偏心布置,磨辊与筒体之间形成锥形连续料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磨辊的最佳锥度数值为1∶30~1∶80。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根据物料在入料端向出料端前进过程中,颗粒体积从最大逐渐变到最小的特点,将卧式辊磨机的磨辊形状制造成圆锥形,入料端为圆锥小端,出料端为圆锥大端。这样的好处是,从进料端进入筒体的物料因受力破碎后体积变化大,冲击较大,而此处的辊面形状使筒体与磨辊间的空间为最大,恰好适合此种变化,从而降低了震动,使设备运行更加平稳,同理,随着颗粒的逐渐变小,筒体与磨辊间的空间也逐渐变小,使物料分布均匀、合理,粉磨的效率提高。同时,由于这种设计使粉磨机各零件的受力状态在整个粉磨过程更加均衡、平稳,从而使耐磨层的磨损均匀。当耐磨层正常磨损时,由于工作过程及原理不变,因此亦不会引起额外的震动,也不会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粉磨料床工作连续、稳定,在正常磨损范围内,设备运行平稳无震动,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制作简单、效果好等优点,其大批量投入市场必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有两张附图,其中
附图:1、新型卧式辊磨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2、新型卧式辊磨机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中:1、磨辊 2、辊面耐磨层 3、锥形连续料床 4、筒体耐磨层 5、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附图所示,是由磨辊1和筒体5所组成。磨辊1加工成圆锥形结构,磨辊的锥度数值为1∶50,表面焊接或镶嵌有辊面耐磨层3。筒体5的内表面镶嵌有筒体耐磨层4。磨辊1轴向穿过筒体5偏心布置,磨辊1与筒体5之间形成锥形连续料床3。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是;筒体5以超临界速度旋转,颗粒物料从入料端进入筒体5后在离心力作用下分布,在磨辊1两端施加力F,物料在筒体耐磨层4和圆锥形磨辊辊面耐磨层2之间形成锥形连续料床3,被粉磨后的粉末状物料从出料端输出。
为了达到粉磨效率与料床连续、稳定的协调、统一,同时降低耐磨层的磨损速度,根据物料的颗粒尺寸及其粉磨特性的不同,来选择磨辊的最佳锥度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60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