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组合式打捞筒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6331.X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64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管恩东;徐宏权;张勇;王福胜;李洪旭;何建忠;沈艳丽;杨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河石油勘探局 |
主分类号: | E21B31/18 | 分类号: | E21B31/18 |
代理公司: | 盘锦辽河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连伟 |
地址: | 124010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组合式 打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修井作业打捞用的一种新型组合式打捞筒。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在修井行业中,针对抽油杆进行打捞的工具中,只有单一的针对不同直径、不同断脱位置以及不同尺寸的套管或管柱内的打捞工具,一种工具只能针对一种抽油杆或套管断脱情况进行打捞,这样情况就会造成打捞工具种类繁多,使用、更换比较麻烦,而且使用效率低,同时增加了修井作业成本,不利于提高生产时效。为此,我们结合生产实践研制出一种新型组合式打捞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组合式打捞筒,该打捞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打捞工具只是单一的针对不同直径、不同断脱位置以及不同尺寸的套管或管柱内的打捞,造成打捞工具种类多,使用、更换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规格多功能组合式的打捞筒,同时实现和满足不同直径、不同断脱位置,不同尺寸的套管或管柱内的打捞。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组合式打捞筒由上下筒两部分构成,上筒有上接头、上筒体、弹簧座、弹簧、小卡瓦组成,下筒由下筒体、弹簧、大卡瓦组成:上接头上部与抽油杆、上接头下部与上筒体均为丝扣连接,上筒体中设有小通孔,可排出筒体内原油,上筒体下部设有内锥面,上筒体与下筒体丝扣连接,弹簧座坐于弹簧中,可在上筒体内滑动,用弹簧压紧小卡瓦,小卡瓦内设有抓捞螺纹齿(双瓣);下筒体内上段装入矩形截面的螺旋弹簧,中段设有内锥面,下段设有引鞋;大卡瓦内设有抓捞螺纹齿(双瓣)。工作时:当该打捞筒下井过程中如遇到抽油杆本体,本体通过下筒体进入上筒体后进入小卡瓦,在弹簧作用下,卡瓦外锥面与筒体内锥面相吻合,并使卡瓦齿尖始终紧贴落鱼外表面,这样就使落鱼与卡瓦有一定的预紧力,当提打捞筒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落鱼带着卡瓦相对筒体下移,筒体内锥面迫使卡瓦产生径向夹紧力咬住落鱼;落鱼通过筒体引入并抵住卡瓦前导角,随着打捞筒下放落鱼顶开卡瓦双瓣进入或穿过卡瓦。上提打捞筒,落鱼带着卡瓦与筒体产生相对运动形成径向夹紧力。落鱼部分弧面被卡瓦咬住或卡在卡瓦止口的台肩上。操作过程:将该打捞筒连接在管柱上下井,当打捞筒管柱下至鱼顶时,停止下放,旋转3~5圈,引进落鱼、然后缓慢上提,把落物打捞上来。针对不同直径的油杆,只需更换相应的大卡瓦或小卡瓦即可,若掉在不同套管或管柱中可用相应的引鞋即可实现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结构较简单,该打捞筒为多功能组合式打捞筒,可同时实现和满足不同直径,不同断脱位置、不同尺寸的套管或管柱内的抽油杆打捞,达到使用方便,高效的目的,提高打捞作业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接头,2、上筒体,3、弹簧座,4、弹簧,5、小卡牙,6、下筒体,7、大卡瓦。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一种新型组合式打捞筒由上下筒两部分构成:上筒由上接头1、上筒体2、弹簧座3、弹簧4、小卡瓦5组成;下筒由弹簧4、下筒体6、大卡瓦7组成:上接头1上部与抽油杆、上接头1下部与上筒体2均为丝扣连接,上筒体2中设有小通孔,可排出筒体内原油,上筒体2下部设有内锥面,上筒体2与下筒体6丝扣连接,弹簧座3坐于弹簧4中,可在上筒体2内滑动,用弹簧4压紧小卡瓦5,小卡瓦5内设有双瓣抓捞螺纹齿;下筒体6内上段装入矩形截面的螺旋弹簧4,中段设有内锥面,下段设有引鞋;大卡瓦7内设有双瓣抓捞螺纹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河石油勘探局,未经辽河石油勘探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63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