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厂过剩污泥与秸秆快速堆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8244.8 | 申请日: | 2008-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53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马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F17/02 | 分类号: | C05F17/02;C05F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50101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过剩 污泥 秸秆 快速 堆肥 装置 | ||
(一)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厂过剩污泥与秸秆快速堆肥装置。
(二)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和处理力度不断加强,但相对于废水废气而言,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相对滞后,侧重点也仅限于城市垃圾的处理。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增加和废水处理量的增大,大量的过剩污泥成为二次污染源,严重制约着城市环境改善和污水处理厂的发展。据报道,污水处理厂过剩污泥的处理量仅为废水处理总量的3%。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约为5亿吨,但利用率不足30%,相当多的地区,每年将大量秸秆就地焚烧,浪费能源污染环境。
随着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强化处理实施,每年各地污水处理厂排放产生的过剩污泥日益增加,成为污染环境、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难题。在我国北方地区,每年秋后大量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往往采取就地焚烧的办法,严重地污染大气环境,而且又浪费了能源。目前无有效的污水厂过剩污泥与秸秆快速堆肥装置。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的污水厂过剩污泥与秸秆快速堆肥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污水厂过剩污泥与秸秆快速堆肥装置,包括混料机、翻料机,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混料机的前端及混料机、翻料机之间分别设有输送带;混料机、翻料机顶端分别敞口,敞口处设有喷淋龙头。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厂过剩污泥与秸秆快速堆肥装置,所述混料机的侧部开有菌种加入口。
定量干燥的玉米秸秆经破碎后用水喷淋湿与定量的菌种一层层加入到一定量的过剩污泥中,严格控制物料的含水率以及N/C比,进入升温阶段后定期翻动料堆以补充氧气,同时根据物料水分情况适当补充水分。在物料经过温度初升温阶段、高温阶段和降温阶段三个过程后,再有少量陈化时间,即可有合格成品完成。
1菌种对堆肥效果的影响
1.1未加辅助菌种
取济南污水处理一厂和二厂的过剩污泥各4kg混和,取2kg干燥的玉米秸秆破碎成长度为2cm左右,并用水淋湿,以一层污泥加盖一层秸秆的方式堆积,形成φ30×30cm的料堆,料堆顶端插入一只温度计,观测结果见表1。
表1污泥与秸秆发酵实验结果
由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常温条件下,3d初升温阶段料堆并未有反应,10d期间内翻动一次料堆后至30d温度仍未有效上升,实验效果不明显。
1.2加入辅助菌种
取济南污水处理一厂、二厂的过剩污泥各5kg混和,取2kg干燥的玉米秸秆破碎成长度为2cm左右,并用水淋湿。取养鸡厂新鲜鸡粪8kg混入污泥中,以一层污泥加盖一层秸秆的方式堆积集,形成φ50×50cm的料堆,料堆顶端插入一只温度计,观测结果见表2。
表2污泥与秸秆发酵实验结果
由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常温下,选用养鸡厂新鲜鸡粪作为辅助菌种加入到污泥中,其它实验条件不变,料堆在初升温阶段、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阶段以及降温阶段的温度变化比较明显。
1.3秸秆含水率对堆肥效果的影响
污水处理厂排出的过剩污泥一般含水率为70%~80%,据资料报道,最适宜用于堆肥的城市垃圾的含水率要求在40%~60%,显然污泥的含水率高于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的最佳值。如果采取自然风干或掺入部分粉煤灰、炉渣等办法以减少污泥中的水分,势必造成实际生产过程中成本的提高,而且污泥为胶状,稠度比较大,操作也非常不易。因此考虑能否在堆肥过程中掺加干燥的秸秆以减少污泥中的水分,做了对比效果实验,实验结果见表3。
表3秸秆含水率对堆肥效果的影响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用干秸秆和湿秸秆分别进行堆肥实验的过程中,虽然在料堆初升温阶段的温度差距并不大,但显然用水将秸秆淋湿有利于菌种的繁殖;在主升温阶段,采用湿秸秆进行堆肥实验的升温效果更好些。40d以后将料堆翻开观察,采取湿秸秆堆肥后,在料堆中的秸秆基本全部腐烂,呈细碎状混于肥土中,而用干燥的秸秆进行堆肥的料堆中,有近多半数秸秆未能腐烂呈杆状,影响堆肥效果。
1.4充氧对堆肥效果的影响
好氧堆肥关键步骤是必须间断性对料堆进行空气补充,以利于好氧菌群的繁殖,尤其在污泥含水率较高的情况下更应该不断进行补氧措施。实验中,在主升温阶段对料堆进行翻堆补氧,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效果,其实验结果见表4。
表4翻堆充氧对堆肥效果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82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