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路接触不良探测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8394.9 | 申请日: | 2007-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24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高子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子泉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侯华颂 |
地址: | 2573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 接触 不良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正负电源电路检修领域的电路接触不良探测器。
背景技术
在涉及直流供电电路的检修时,尤其是车辆电路的检修时,经常会遇到因电源线,搭铁线,继电器触点,保险丝等接触不良引起的各种各样故障,这些故障现象多数都是间断的,没有规律的,查找起来非常困难且没有相关的仪器来检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有效实施的电路接触不良探测器。
其技术方案是:由负极或地线检测电路、正极检测电路和显示电路组成,其中:负极或地线检测电路是在集成块(IC2)的输入和输出脚上分别对应的设有多个触点接头,并在输入脚的触点接头上分别并联连接电阻后串连电容和电阻接到电源的正极;正极检测电路是在集成块(IC1)的输入和输出脚上分别对应的设有多个触点接头,并在输入脚的触点接头上分别并联连接电阻后接到电源的正极,在电源的正极并联连接电阻和电容后接到集成块(IC1);显示电路由对称分布的正极检测电路的显示电路和负极或地线检测电路的显示电路并联组成,两个显示电路分别由发光二极管串连电阻和二极管后,再并联电阻和二极管,最终并联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车辆电器修理方面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负极活电线(搭铁线)接触不良的检测电路原理图。附图2是一种电源正极接触不良的检测电路原理图。图3是一种显示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集成块IC1(型号CD4050)是一个CMOS六同相缓冲器,其六个输出脚a1-a6分别与显示电路的共同接入脚(a1-a6)连接(参照附图3),六个输入脚分别连接触针A1-A6和电阻R3~R8,六个电阻并联后接入到电源的正极Vcc,电阻R1连接在电源开关与集成电路IC1、电容C1之间。GND是地线,A1~A6是连接于所怀疑的搭铁接触不良的接点。
参照附图2,集成块IC2(型号CD4049)集成块是一个CMOS六反相缓冲器,它在使用单电源的情况下仍具有电平转换功能,所以用它作电位变换。其六个输出脚b1-b6分别与显示电路的共同接入脚(b1-b6)连接(参照附图3),六个输入脚分别连接触针B1~B6和电阻R9~R14,六个电阻并联后再串连电容电容C2、电阻R2接入到电源的正极Vcc,电阻R2连接在电源开关与集成电路IC2之间。GND是地线,B1~B6是连接于所怀疑的搭铁接触不良的接点。
参照附图3,电阻Rn1、Rn2分别串联发光二极管LEDn的两个阴极和可控硅Kn1-Kn2之间,起限制电流作用;二极管Dn1、Dn2的正极分别连接到集成块IC1的a1-a6接点、集成块IC2的b1-b6接点,二极管Dn1、Dn2的负极分别连接可控硅Kn1、Kn2,并分别连接电阻Rn3和Rn4后接地GND。只要二极管Dn1-Dn2任何一端有高电位,与那一端相关联的可控硅就会触发导通,发光二极管就会点亮。使用时首先连接好可疑点,然后闭合电源开关,进行监测,如果某一只发光二极管点亮,即说明与其对应的检测端存在接触不良现象。要想重新监测,只要关断电源再重新打开就可以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子泉,未经高子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83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